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這兩天,北京冬奧會上的好消息不斷刷屏。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中,18歲中國選手谷愛凌斬獲冠軍;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中,中國17歲小將蘇翊鳴摘銀;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決賽中,中國選手任子威、李文龍分別奪得金銀牌……賽場內激動人心,賽場外的滑冰、滑雪項目也不斷受到青睞,一些家長也開始躍躍欲試,計劃帶娃體驗一把冰上運動的魅力。
怎樣知道孩子有沒有冰上運動的天賦?南方的孩子如何加入冰雪運動?安徽五環冰雪館的專職滑冰、滑雪教練劉禹池給出自己的看法,作為前黑龍江省隊的滑冰運動員,劉禹池也希望更多安徽孩子可以走上冰場。
接觸
隨著北京冬奧會賽事的推進,安徽五環冰雪館內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帶著孩子前來感受冰上運動的魅力,23歲的教練劉禹池也忙碌了起來。作為安徽省首個綜合類室內冰雪運動館——五環冰雪館內設一個600 多平方米的真冰館、安徽首條標準冰壺道和三臺滑雪模擬機,吸引著滑冰愛好者們。
熱鬧的冰面上,滑雪愛好者們護具齊全邁動著雙腳,最小的才剛剛三歲半。“一般來說,孩子從四周歲就可以接觸這項運動了。”在劉禹池看來,簡單判斷孩子是否適合這項運動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穿上冰鞋看看孩子們腳下的穩定性。“有的孩子或者成年人天生就有冰感,站在冰上很穩定,那就可以開始了。”
雖然都說冰雪運動越早接觸越好,出生在黑龍江大慶市的劉禹池,在小學二年級才正式走入這項運動。當時他在運動會上跑步表現優異,被同樣熱愛滑冰的學校老師一眼相中,先是加入了業余訓練,小學畢業后進入大慶體校,隨后被選拔進入黑龍江省隊。在職業生涯的巔峰期,他取得過全國速度滑冰聯賽總決賽的第八名,之后因為傷病離開職業隊伍。如今他是了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訓練系的學生,今年即將畢業。
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決賽的5名選手都操著一口“賊溜”的東北話,讓人們多少會產生“東北話才是冬奧會通用語言”的印象。得天獨厚的天氣條件確實讓劉禹池等不少東北的孩子早早接觸這項運動。他回憶起小學時,老師帶著他們在室外的田徑場上制冰訓練的場景。“弄個鐵耙犁上面放個罐子,往里面加熱水,人推著耙犁走澆冰。”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氣,沒過多久一個天然的訓練場就誕生了。
改變
不過經過這些年的觀察,劉禹池卻認為隨著科技在發展,大多數南方城市都加入冰雪運動,“現在都講究科學訓練,此外越多越來速度輪滑運動員,也轉到滑冰賽場。”經歷過適應階段,這些運動員后期的成績都會不錯。在他看來,像廣州的冰球,以及浙江、江蘇的輪滑運動都開展得很不錯,也為冰雪項目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記者了解到,冰雪項目一些大的訓練基地,都在北方。有的家長希望孩子能繼續訓練,甚至進入專業隊伍,把孩子送往北方城市進行系統訓練也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不過劉禹池認為,很少有家長舍得把孩子送得很遠,在他看來,安徽現在已經開始發展冰雪運動了,未來還會開展冰雪專項運動,只是時間問題。
記者了解到,受多種因素制約,安徽冰雪運動還處于起步階段。我省現有體育場地17.8萬個,其中冰雪運動場地僅17個。據了解,《安徽省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21-2025)》已經編制完成,安徽省滑冰館已經通過省政府立項。冰雪場地設施建設項目已經納入今年體育強省建設專項資金支持項目,計劃投入1200萬元支持各地建設冰雪場地設施。“十四五”期間,安徽的目標是實現1000萬人次“上冰雪”。
期待
這段時間冬奧會賽事密集,曾經身為運動員的劉禹池也關注著自己熟悉的隊員們,希望他們取得好成績。“其實他們站在領獎臺上風光,背后都是日復一日的訓練,也付出了普通人難以想象的心血。”
不過,站在冰面上并非一定要成為為國爭光的運動員,劉禹池覺得,冰雪運動已經成為人們新的健身方式,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同樣可以讓人體會到冰雪運動的樂趣——那種掌控冰刀、從0到1的體驗,也會讓人“感覺很有成就感”。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朱慶玲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