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記者1月24日從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了解到,2021年我省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向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領域,金融運行呈現總量合理、結構優化、利率下行的特征,主要金融指標好于全國平均水平,為全省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地一區”高質量發展持續增添金融活水。
金融改革創新尋求突破口
2021年8月19日,興業銀行合肥分行落地安徽省首單“綠創貸”業務,用于蕪湖繁昌海創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項目。該項目總貸款金額4969萬元,其中興業銀行項目貸款2700萬元,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中心委托貸款2269萬元,利率為合同簽署日1年期LPR-58.75BP,顯著低于市場平均水平。該項目建成后,主要用于處理蕪湖、馬鞍山、銅陵、合肥等10個城市及所轄區縣的工業污泥和市政生活污泥,環境效益顯著。
“綠創貸”是由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和興業銀行為加強國家層面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工作助力綠色低碳發展而設計的綠色投資創新組合貸款產品,用于支持中國境內有利于產生應對氣候變化效益的產業活動。2020年3月,興業銀行合肥分行與安徽省財政廳、中國清潔發展基金簽署“綠創貸”三方合作協議,成為安徽省首批簽署合作協議的商業銀行。根據協議,三方將發揮各自優勢,緊密合作,積極支持省內清潔能源及綠色發展。
這只是我省選擇科技創新、綠色低碳、鄉村振興作為金融改革創新突破口的一個縮影。
2021年,我省著重從完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加大科創信貸投放、加強科創金融外部支撐等方面推動科創金融改革,針對科技創新產出期長、爆發性強、回報率高的生命周期特點,推動商業銀行借鑒投行思維理念開展創新,在投貸聯動、信用評價等方面進行探索突破。同時,實施綠色低碳金融行動,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綠色再貼現,探索開展碳核算和環境信息披露,大力發展綠色信貸,積極推進企業發行綠色債券,引導銀行將額度、期限、利率等關鍵要素與碳減排成效相關聯,涌現出碳中和掛鉤貸款、碳中和債、可持續發展債等創新產品。
企業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2021年,在各項政策的扶持下,不少小微企業都感覺到融資壓力減輕了。
據介紹,2021年,我省落實好再貸款、再貼現和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等工具,精準發力降低融資成本,重點保障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一個直觀的數據是,2021年12月我省金融機構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為4.28%,較去年同期下降0.43個百分點。分規模看,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為4.96%,比去年同期下降0.31個百分點。按投向看,新發放制造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15%,其中信用貸款利率為3.24%。
另外記者了解到,2021年我省還推動鄉村振興金融改革,牽頭7部門研究出臺安徽省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行動方案,引導金融在支持規模化經營、帶動共同富裕等方面積極嘗試,涌現出“共同富裕貸”等典型產品。
主要金融指標好于全國水平
來自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末,全省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66271.9億元,同比增長10.64%,較去年同期提升0.49個百分點,增速位列全國第三(為2019年以來最好成績)、中部第一,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8個百分點。全年新增存款6374.09億元,增量位列全國第九、中部第一。2021年末,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58151億元,同比增長12.8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2個百分點,增速位列全國第十一、中部第三。全年新增貸款6627.72億元,增量位列全國第十、中部第二。整體看來,2021年我省金融總量穩定增長,主要金融指標好于全國水平。
2021年,我省各項貨幣政策工具精準發力,突出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各類貨幣政策工具使用量穩居全國第一方陣。2021年末,全省再貸款再貼現余額923.9億元,累計發放1686.1億元。持續推進兩項直達實體經濟工具延期接續,2020年6月政策工具創設以來,共計支持金融機構為6.4萬戶普惠小微企業1032.78億元貸款提供延期還本付息,為22.88萬戶普惠小微企業發放信用貸款514.8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還發揮多方合力持續優化信貸結構。2021年末,我省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7365.28億元,同比增長22.8%,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9.9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2804.27億元;科技中小企業貸款余額475.54億元,同比增長15.6%;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1.8%,企業獲貸率達78.2%;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835.67億元,同比增長37.8%,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4.9個百分點;涉農貸款余額為18267.8億元,同比增長13.5%;綠色貸款余額為4214.91億元,同比增長45.8%。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陳麗卿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