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高水平人才探索實施年薪制,應用學科專業的招生和人才培養將擴大規模,高校在招聘和設崗方面自主權繼續擴大。1月24日,安徽省發布《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安徽省支持高校學科建設若干政策的通知》,2020—2024年,省級財政在現有高校發展專項經費中將統籌30億元以上資金,用于支持省屬高校高峰學科建設。
擴大應用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規模
新政里明確了安徽省將加強基礎學科建設,支持“雙一流”高校和特色高水平大學高起點、前瞻性布局支撐國家原始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學科專業。包括支持高校持續加強已有基礎類博士一級學科建設,支持高校將基礎類碩士一級學科提升為博士一級學科,大力培育一批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類碩士一級學科。建立新興交叉學科專業發展引導機制,實施新興交叉學科專業建設培育計劃,立項培育一批省級新興交叉學科專業,重點支持部分新興交叉學科申請新增博士學位授權。大力推進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交叉融合,在前沿和交叉學科領域培植新的學科增長點。
專業設置上,安徽省將重點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十大新興產業和能源交通、現代農業、公共衛生與醫藥、現代服務業等社會需求多、就業前景廣、人才缺口大的應用學科專業,擴大人才培養規模。推進“人工智能+學科群”建設,構建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促進傳統優勢學科智能化應用。優先支持新增專業學位授權,并加大支持力度。
支持名校在皖建科研智庫
同時建設一批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省屬高校積極參與創建國家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布局培育一批省級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國內知名高校在安徽建設國家級科研平臺、高端智庫及分支機構。支持“科大硅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產業組織學院建設。支持省內高校聯合創建、與滬蘇浙高水平大學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創新平臺。
安徽省在“十四五”時期遴選5個左右省部級創新平臺作為國家級創新平臺重點培育,在培育周期內(一般不超過4年)每年給予每個平臺最高500萬元經費支持。對新認定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等部委級創新平臺,在建設期內(一般不超過3年)每年給予最高300萬元(人文社科類100萬元)經費獎補。對已立項建設的部委級創新平臺,驗收通過或周期評估獲得良好等次以上的,連續3年每年給予最高200萬元(人文社科類100萬元)經費獎補。每年評估認定50個左右廳級重點創新平臺。
高校可自主設崗和招聘
高校的編制一直緊張,安徽省將通過深化高校編制周轉池制度建設來解決這一問題。動態調整優化周轉池人才標準,全面推進本科高校編制周轉池制度建設,提高周轉池編制使用效益,保障高峰學科建設編制供給。同時進一步擴大高校用人自主權。高校按規定自主制定崗位設置方案,自主確定崗位類別、任職資格條件,自主安排、執行用人計劃,自主公開招聘各類人才。可采取考察等優化程序的方式,公開招聘急需引進的學科專業人才、高層次人才。聘用結果向相關部門報備。
高校高層次人才實施年薪制
高校教師的收入未來也將增加。據悉,安徽省將放寬總量限制,提高高校績效工資增幅,對高層次人才集中的高校予以政策支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不再設置績效工資封頂限制。支持高校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靈活分配方式,年薪、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在績效工資中單列,相應核增績效工資總量。加大對學科帶頭人、突出貢獻科研人員的激勵力度。對全時全職承擔國家及省重大戰略任務的學科帶頭人,實行“一項一策”、清單式管理和年薪制,年薪所需經費在項目經費中單獨核定,納入績效工資總額,不受績效工資總量限制。對高校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經費,其中用于獎勵突出貢獻科研人員的,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額。提高科研項目間接費用比例。對數學等純理論基礎研究項目,間接費用比例可提高到60%。
支持省屬高校爭取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從2022年開始,以3年為一周期,每年科研項目到校總經費達2億元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補,獎補比例最高為到校總經費的10%。省屬高校牽頭獲得國家科技獎的,對主要獲得者,按國家獎勵1:1比例給予配套獎勵。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張曉嶸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