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已經到了‘退無可退、背水一戰’的關鍵當口。”
1月17日晚上,安徽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召開期間,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來到蚌埠代表團,與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這樣說道。
蚌埠市是著名的老工業基地,2021年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條件獨特、機遇難得。然而,在近日蚌埠市政府官網公布的《關于蚌埠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中顯示,蚌埠市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年初計劃目標為8.5%,全年完成0%。
這一數字,驚訝了不少人。
蚌埠市是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重要一員,在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范圍中,蚌埠片區也是三大片區之一,可以說,合肥、蕪湖、蚌埠三市集中了安徽省大部分的創新資源。那么,對于擁有科技創新、地理區位、綜合交通等多種優勢的蚌埠而言,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0%,不禁讓人發問:蚌埠到底怎么了?
人們口中的“蚌小七”
由于蚌埠市GDP總量時常在安徽16市中排名第七,許多當地人將蚌埠市稱為“蚌小七”。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查詢了近幾年安徽16市GDP總量排名,發現確實如此。
2015年,蚌埠市GDP為1253.1億元,排名第七;2016年,1385.8億元,排名第七;2017年,1550.66億元,排名第七;2018年、2019年,排名第七。2020年,蚌埠市GDP為2082.7億元,仍是排名第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合肥、蕪湖、滁州三市的GDP總量分列前三。其中,合肥GDP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作為蚌埠市的“鄰居”,滁州市的GDP增速在全省16市中最快,達到4.4%,蚌埠市增速3.0%,僅高于黃山市的2.8%。
“地區生產總值同比持平”
《關于蚌埠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提到,受產業轉型升級不快、統計核查及統計數據質量等因素影響,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低于預期、位次靠后。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同比持平,其中:一產增加值增長7%,二產中規上工業增加值下降21%,建筑業總產值下降5%;三產增加值增長5%。
在報告中的“2021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部分可以清楚地看到,地區生產總值全年的完成情況為增速0%。
其實早在去年年中,安徽16市先后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GDP數據,當時,因蚌埠市的GDP增速在全省排名倒數,在互聯網上引發了一波討論。
據公開發布的數據顯示,蚌埠2021年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為1042.9億元,同比增長5.7%,這一增速在全省排名倒數第一。
與此同時,在2021年上半年的GDP總量排名中,宿州市超過了蚌埠市,排名第七,而蚌埠市成為第八。
安徽“工業重鎮”
1947年1月1日蚌埠設市,是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
蚌埠坐落在淮河之濱,是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蚌埠產業基礎雄厚,是安徽著名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全國第一臺縫紉機、第一臺電視機都是“蚌埠造”。
資料顯示,上世紀80年代,蚌埠工業實施“加輕減重”戰略,形成以輕工業為主、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蚌埠當時的工業總量居全省第二位,僅次于合肥,經濟總量居全省第三位。出現了蚌埠卷煙廠、蚌埠酒廠、蚌埠火柴廠、蚌埠團結肥皂廠等在全國都有名氣的企業。
多項政策“加持”
新世紀以來,蚌埠的發展遇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
2008年10月,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重大決策。
2015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在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點的總體方案》,明確安徽依托合肥、蕪湖、蚌埠開展先行先試,合蕪蚌成為全國8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之一。
2016年6月16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合肥、蕪湖和蚌埠國家高新區建設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2018年4月,安徽省委、省政府決定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示范區和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等“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建設,努力打造中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重要承載者和策源地。
2020年9月24日上午,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三大片區,即合肥片區、蕪湖片區、蚌埠片區同時掛牌成立。其中,蚌埠片區重點發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打造世界級硅基和生物基制造業中心、皖北地區科技創新和開放發展引領區。
2022年1月6日,國家科技部公布支持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新一批城市名單,蚌埠位列其中,進入國家創新戰略布局。
安徽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皖北“四化同步”發展,也明確支持蚌埠打造淮河生態經濟帶中心城市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
此外,蚌埠市還擁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節點城市、中國外貿百強市、中部地區老工業基地等眾多“標簽”。
市委書記連夜回蚌召開常委會
據安徽日報消息,1月17日晚,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在蚌埠代表團與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去年以來,蚌埠市推進創新發展、產業強市、改革開放取得了新成效,但經濟失速、發展失位、結構失衡的壓力凸顯,已經到了“退無可退、背水一戰”的關鍵當口。
1月20日,安徽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后,蚌埠市委書記黃曉武當晚就趕回蚌埠,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省委書記鄭柵潔在蚌埠代表團審議討論時的講話精神,研究全市貫徹落實意見。
1月21日,蚌埠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召開。蚌埠市委書記黃曉武在講話中指出,省委書記鄭柵潔同志到蚌埠代表團參加審議并對蚌埠發展提出更高期望和明確要求,在關鍵當口給蚌埠開了“小灶”、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這充分體現了省委對蚌埠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體現了對蚌埠干部的信任和厚望。黃曉武強調,蚌埠要變壓力為動力,知責擔責,增強奮力趕超的信心決心。要看到經濟指標上的差距,更要深層次地看到指標背后工作作風上存在的差距,切實增強“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的緊迫感,牢固樹立“一日無為、三日難安”的責任意識,忠誠盡職,迎難而上,上下同欲、齊心協力,真正發揮好歷史人文、科技創新、制造業基礎、地理區位、綜合交通、生態環境等優勢,著力破解經濟失速、發展失位、結構失衡的壓力,實現加速起跳、跨越發展、奮力趕超,讓老工業城市煥發新活力、再現新輝煌。要把想法變行動,背水一戰,打贏高質量發展的翻身仗。
“背水一戰”怎么打?
背水一戰,打贏高質量發展的翻身仗,蚌埠市已經展開行動。而對于蚌埠的現狀,當地市民也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相關領域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市民說
“蚌埠市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技術產業,但是利潤回報還需要一個階段才能體現,所以短期內還是有一定壓力的。”李先生和許多蚌埠市民一樣,一直關心著家鄉的發展,在看到蚌埠市2021年GDP增速為0%的消息之后,他坦言,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李先生說,身為蚌埠人,真的非常驕傲。“我們的鐵路、醫院、高校,在全國、全省、皖北地區都能拿得出手,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蚌埠卻越來越低調,也缺少叫得響的領軍企業。”李先生希望,蚌埠市應當在現有基礎上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并加大縣域經濟發展,不能單純依靠市區重點項目來提高增速。
專家說
“其實不光是這幾年,蚌埠市在進入21世紀之后就沒有特別大的發展起色,這也是我們一直在關注的現象。”安徽省社科院城鄉經濟研究所所長孔令剛表示,蚌埠市近年來圍繞硅基新材料和生物基新材料兩大產業發展,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但是作為曾經的工業重鎮,制造業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
孔令剛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批制造業企業在經歷重組之后消失,卻沒有新的龍頭企業出現。“十二五”、“十三五”期間,蚌埠市在制造業發展上進行了探索,但是沒有找到很好的路徑,十分可惜。現在,蚌埠市一定要抓住國家和安徽省賦予的戰略定位,吃透政策,以更高站位整合現有資源。“安徽省正在大力推進‘雙招雙引’,圍繞十大新興產業,蚌埠市也要對自己的產業資源進行梳理,哪些可以為我所用?哪些可以‘無中生有’,主動布局?這是需要當地政府好好思考的問題。”
孔令剛還提到,去年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上海、江蘇、浙江的8個市、區,將在產業、技術、人才、資本、市場等方面與與安徽8個市結對合作幫扶,進一步激發皖北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與蚌埠結對的寧波市擁有許多制造業隱形冠軍企業,蚌埠市可借此培育一批中小企業進行產業承接,形成產業鏈,促進制造業擴容升級,從而帶動經濟增長。”
安徽首個設市的城市、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城市、一個滿是“皖C”的城市……
蚌埠,必然會迎來新的回歸與崛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