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簇簇綠葉間點綴著一顆顆鮮紅的草莓果實,令人垂涎欲滴。在固鎮縣新馬橋鎮徐郢村草莓大棚內,記者看到,一壟壟伏地的翠綠植株之間,一排排草莓長勢喜人、色澤紅艷,三五村民提著草編籃穿梭在田壟間,挑選采摘。
提起自己村里的草莓種植,固鎮縣新馬橋鎮徐郢村村支部書記張保對告訴記者,"徐郢村起初種植草莓的時候,自己也算是個帶頭人了,那是20年前的事情,當時同村有一戶村民,老家是滁州的,他們那邊有種植草莓的,就從老家帶回了些許草莓秧種植,那時的草莓并不像現在這么盛行,也算是試試的狀態,就從他們老家每年購買一些老秧回來育苗再種植,隨著時間不斷地推移,逐年更新,以及近些年農業專家的改良,草莓的質量、口感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早年的草莓不僅酸,形態不均到現在口感與果型都有著極大的改善,技術方面也通過不斷地學習發展成熟。"
張保對介紹,徐郢村的草莓主要以紅顏(又稱奶油草莓)而盛行,今年更是引進了兩種新品種進行試種植,分別為:紅玉草莓與白草莓,紅玉草莓主要成熟的較早,而白草莓價格偏高、產量較少。 "當下正是草莓成熟季,每年11月草莓的頭茬就可以采摘上市了,一直可以銷售到次年的5月,徐郢村草莓種植已有20多年的經驗了,現如今草莓種植基地已達近3000畝,種植草莓也從起初的幾戶到現在近160余戶,這也給徐郢村草莓種植業帶來了極大的產業發展變化,在2015年的時候已有村民注冊商標,并于2016年成立了草莓協會。協會從當初的十多人發展到現在近80人,為扎實草莓種植的技術,農植技術專家不定期會對草莓種植戶進行病蟲害等病的防治,提前預防。
四年前從浙江從事服裝代加工返鄉的張飛祥,如今正在自己的一處收儲加工點忙碌著。據他介紹,利用村里種植草莓的優勢,返鄉后的他,當起了草莓加工的經紀人,客商只要說出標準,他就來利用場地收儲,按照包裝規格組織發貨,目前,國內除了疫情不能發貨的地方外,北至齊齊哈爾,南至廣州,都有徐郢的草莓現身,收益比外出打工要強。采訪中,另一位徐郢村的張姓村民也表示,近兩年來,因受疫情影響,也為了家庭,自己回到老家發展起了草莓種植,其實草莓園的種植管理并不比在外打工輕松,但在家能夠有親朋好友一起共同致富,能夠陪著家人,并且村里給予的幫助特別多,在草莓種植上給了很多專業知識的培訓、學習?,F在草莓園發展不錯,直銷外地,線上訂購的,收入比之前在外打工賺的多得多?,F如今,不僅順利脫貧,老家房子也蓋了,車也買了,把親友都喊來一起采摘、分揀,她們也能獲得一份可觀的收入。
對于下一步的發展,張保對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介紹,在現代設施農業的助力下,草莓產業已然成為當下一大亮點。如今徐郢村8868畝土地已有近3000畝進行草莓的特色種植,目前還在逐步增加中。分布在徐郢村的草莓園為當地市民朋友提供了一個休閑游玩、體驗農事之樂的好去處。又逢年關、寒假季,讓冬日里的草莓園充滿了歡聲笑語,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息,也讓采摘草莓成了當地人在春節假日里的一種新風尚。
許巧 凌義樂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李勇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