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六安市金安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緊盯“打造經濟強區,建設美麗金安”總體要求,凝心聚力推動發展,傾心傾力改善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金安區將繼續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奮力推進“一城、兩區、三帶、七星”建設上展現更大作為,在“打造經濟強區,建設美麗金安”上取得更大進步。
東河口山路。張巨江/攝
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
金安區高質量完成“十三五”規劃,地區生產總值達330億元,在全省20個A類縣區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評中由第18位躍至第10位;六安新城、城北創新區、南山新區規劃控制面積達262.5平方公里,總建成面積達40.8平方公里,路網覆蓋總面積達70平方公里,累計投入平臺基礎設施資金逾100億元,基礎配套日臻完善,變化日新月異。
明天氫能有限公司。
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9.8億元,新建通村組道路2832公里,改造危橋69座,整治河道70.5公里。深入實施“三大革命”,累計完成改廁5.8萬戶,城鄉環衛實現一體化運營,鄉鎮污水處理設施覆蓋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累計改造危房11341戶,建成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126個,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一元公交”覆蓋全區,城鄉一體化聯動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07.9億元用于民生,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2017年的1.4倍、1.5倍。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等各項民生事業全面進步, “難安置” “難辦證”等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以解決,疫情防控取得決定性成果,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縱深推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全面提升。
堅定不移促振興穩增長
鄉村振興銜接有力。累計建設產業項目2936個,開發公益性輔助性崗位3472個,建成馬集、高杭等6個鄉村振興示范點,全面消除村集體經濟收入“空白村”。
特色農業亮點紛呈。金安脆桃暢銷全國,與金安葡萄一并成功入選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名錄,稻蝦、蔬菜種(養)植面積分別達到16萬畝、30萬畝,鵝產業被列入省“一縣一業”示范創建名單。累計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3家,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000余戶,新增“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175個。木廠鎮成功申報國家白鵝產業強鎮。
產業扶貧奔小康。王樹春/攝
工業經濟提速換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技改投入年均增長分別達15.2%和20.5%。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至123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9家,累計登記科技成果472項,榮獲省級以上科技獎4項。新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0家,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6家。
旅游三產融合發展。 “九十里山水畫廊”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十里果鄉”驚艷亮相。大別山虛谷溫泉度假區、皋陶文創園等一批文旅項目成功運營,旅游西環線全線貫通。洪山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張店鎮、毛坦廠鎮獲批安徽省首批旅游特色名鎮,悠然南山成功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成功獲評省級旅游強區。游客接待量、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13%和18%。
堅定不移抓項目強支撐
過去五年,累計實施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27個,申報專項債項目21個,累計完成投資663.3億元,爭取上級到位資金43.6億元。前進路大橋、S330省道(雙河至橫塘段)、未來城市公園、豐樂河綜合治理等項目完成建設,硃砂沖、龍潭河、太平3座水庫建成蓄水。
招商引資成效明顯。累計引進項目440個、合同引資909億元,實際到位內資558.3億元、利用外資3.6億美元。總投資200億元的綠地科創產業園、總投資40億元的應流航空產業園、總投資20億元的格恩半導體等一批重大項目紛紛落戶,人和智能、泓濟環保、中擎住工、美嵐智造等一批產業項目建成投產。連續2年招商引資位居全市前列。
堅定不移抓保障優環境
累計實施市、區重點工程征遷項目125個,完成征地3.8萬畝、拆遷房屋337.3萬平方米。積極推進“讓征遷市民早日安家”行動,金安麗景苑、壽春華府等15個安置小區順利交房,安置居民3.3萬戶。探索“業主主導、政府幫辦”舊城改造新模式,試點實施梅山新村及周邊危舊房屋改造還建項目,徹底終結“小東街”等歷史遺留問題。
高標準農田改造。張勇/攝
接續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完成改造農貿市場14個、老舊小區27個、 “兩補一化”小區12個。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落實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PM2.5濃度逐年降低,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4.2%。河(湖)長制、林長制不斷鞏固,完成造林14.8萬畝,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省級森林城市、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區。
堅定不移抓改革激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一網、一門、一次”建設,取消行政審批事項94項,辦事材料精簡67%,辦理時限壓減80%,962項政務服務實現“指尖辦理”,企業、群眾辦事更加便捷。向金安經濟開發區賦權152項,推動園區事園區辦。扎實開展“四送一服”,全面落實惠企政策,累計減免稅金15.2億元,辦理擔保貸款42.8億元,發放過橋資金25.9億元,最大限度激發企業和市場活力。市場主體總數增至5.5萬戶,增長2.6倍。
商貿服務活力增強。萬達、百盛等核心商圈日漸繁榮,青云廣場、奧特萊斯等大型商業綜合體加快建設,累計培育限上商貿主體236家。年銷500萬以上電商企業31家,網絡零售總額累計達103億元。
堅定不移抓民生增福祉
始終堅持民生為本,滾動實施48項民生工程,新增城鎮就業6.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3%以內。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實現應保盡保,如龍頤養等重大項目建成運營,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全面落實救助保障政策,累計發放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8.7億元,城鄉低保、特困供養標準逐年提高。持續實施素質教育提升工程,累計投入15.4億元,新建城區義務段公辦學校21所、公辦幼兒園46所,極大滿足了群眾教育需求。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六安市兒童醫院建成投用,新改擴建鄉鎮衛生院8所、289個村衛生室全部提檔升級,成功創建國家級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范縣(區)。國防動員、退役軍人、征兵、雙擁等工作全面加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供銷、檔案、媒體融合、機關事務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老齡、慈善、紅十字等事業實現新進步。
天地精華礦泉水。
當前, “雙循環” “雙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地區崛起、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合肥都市圈、合六同城化等一系列升級版政策紅利,為金安區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今后一段時間,是乘勢而上奮斗“十四五”、逐夢新征程的重要時期,是金安厚積薄發、跨越趕超的關鍵時期。
金安區將繼續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為主旋律,以打造工業強區為使命,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合六經濟走廊建設契機,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改善民生,在奮力推進“一城、兩區、三帶、七星”建設上展現更大作為,在“打造經濟強區,建設美麗金安”上取得更大進步,為全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金萱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竇祖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