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繼續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是‘創新安徽’發展的重中之重,而這也需要眾多技術轉移人才的努力。但是,安徽并未像北京、成都等地區一樣建立了技術轉移人才職稱評定體系,這影響了‘科技經理人’隊伍的壯大。”1月15日,來自全省各地的省政協委員陸續來駐地報到。安徽省政協委員、安徽創新館服務管理中心主任陳林建議,盡快建立安徽省技術轉移人才評價與職稱評定體系。
當前,全國不少地方都在努力建設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安徽省“十四五”發展規劃中也明確要求:依托安徽創新館等建設科技大市場,培養發展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轉移人才。
但是,到目前為止,安徽還并沒有單設技術轉移人才職稱申報通道,僅在自然科研系列中包含了“從事科技服務人員”的類別,評審條件與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科技情報咨詢、科研管理等類別混在一起。“這不利于對技術轉移人才的科學評價,也影響了技術轉移人才的職業歸屬感。”陳林說。
陳林說,近年來,北京、成都等先發地區都陸續建立了技術轉移人才職稱評定體系,將技術經紀專業職稱單列。“建立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與職稱評定體系,不僅能對從業人員進行精準評價,同時也能增強技術轉移從業人員的職業歸屬感和自豪感,激發從業人員干事熱情,更好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為此,陳林建議,要建立安徽省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及職稱評定體系。“其中,技術轉移人才的評價,著重評價技術評估對接、商務分析談判、知識產權和技術實施管理能力以及技術轉移績效等實操能力。”此外,陳林建議,相關部門應支持將技術經紀專業納入職稱評定范疇,在自然科學研究職稱系列中增設技術經紀專業。
葛心怡 蔡凱雯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劉旸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