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日前,浙江的畢建華先生給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分享了他在美篇發的最新文章《支教又支校,皆因有依靠》,文章記錄了他為期2年半的支教生活。現在支教結束,這位副廳級退休干部主動“融黃”并幫助淳安臨歧學校及學生的支教過程,得到了黃山市及浙江淳安各方的肯定和點贊。
利用數學專長輔導學生,自費給成績提高生發獎品。
畢建華出生在浙江建德,2018年10月在副巡視員崗位退休,享受副廳級待遇,巧的是他和夫人同年同月退休,雙雙約定要回建德過老年生活。然而,畢建華是師范學校畢業的,數學功底好,早年就曾當過老師,退休后想發揮余熱,為教育做些實事,就有了到鄉村學校支教2年半的規劃。
經介紹,畢建華先是到黃山市臨近浙江的一所鄉村學校支教,去了不久,杭州錢塘新區教育局長及三位企業老總就來到他支教的學校看他,還給學校捐贈2萬只口罩和上萬元體育器材。在學校,畢建華也盡己所能做了很多事,得到師生好評。2020年7月,支教三個學期后,他離開了。離校前,學校開了座談會,給他頒發錦旗和支教證書,感謝他的付出。
值得一提的是,畢建華離開前還找到學校,稱想組織兩個輔導班的30位學生到黃山市內開展一次為期一天的研學活動,讓學生見識城市變化,感受徽州文化,體驗高鐵速度,自己付學生此次研學的費用。校領導爽快答應,認為這是好事,和老師們積極協調、提供各種幫助,并與參觀目的地單位聯系,幫助促成此行。
2020年7月初,畢建華和學校老師帶著學生們包車出發,先到黃山市城市展示館,城展館的夢立方用高科技手段,立體式、全場景地展示了黃山市域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古跡,讓人身臨其境、暢快淋漓,孩子們非常開心。之后,他又帶學生們去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并啟發孩子:徽商的成功在于解放思想,沒有思想的領先就不可能有發展的領先。希望學生們長大了,領略徽文化的同時要漸漸地有所感知,有所感悟。最后,他帶學生們去了屯溪老街,和學生們在老街的徽州人家用餐,學生們很開心。
畢建華稱,山里的學生很少有研學活動,很少坐高鐵。活動前對輔導班30位學生作統計,7位學生坐過高鐵,其余都沒坐過。這次坐高鐵返程,學生們很開心。
離開黃山市后,經浙江方面相關人士介紹,畢建華又去了浙江淳安縣臨岐初中,2020年9月起在該校繼續支教。此后,在各方重視支持下,臨歧學校與杭州文海實驗學校建立了長期結對合作關系,文海學校派出數學、科學的名師到臨岐初中上示范課,先后捐資數萬元,包括為臨岐初中教師外出學習交流提供經費資助,邀請臨岐初中赴文海實驗學校參加思維型教學主題培訓等。期間,他還陪同支教老師去杭州文海實驗學校開展師徒結對,師徒不但簽定協議書,文海學校還向師徒頒發聘書。他的計劃,是爭取3年3輪,為淳安縣臨岐初中培養老師。畢建華告訴記者,這件事做成后,他覺得很開心。
在他牽線下,還有相關企業對臨歧學校支持,在杭州市及錢塘區(原新區)、淳安縣等各方支持下,臨歧學校獲得100多萬元改善教學條件。畢建華義務輔導學生數學,26名學生受教,學生成績大幅度提升,他還自己掏錢買獎品獎勵學生。
2021年上學期后,畢建華的支教計劃圓滿結束,謝絕臨歧初中挽留,回家陪夫人,學校開歡送會,依依惜別。此后,畢建華仍牽掛幫學校協調的各項事宜落實情況,繼續奔走。2021年年底,所有原定幫扶目標很好落實,他才算徹底完成了支教心愿。
2022年1月8日,畢建華先生告訴記者,他老家在浙江遂昌,出生在建德。這次為期兩年半的支教完成后,他已經到建德定居了。這兩年半以來,畢建華也經常把自己支教過程的心得、感悟以及各方對學校(師生)的支持寫成文章,在網上發布,記者看到很多人閱讀了他的文章,并紛紛點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圖片均來自畢建華先生的美篇。)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