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六安市霍邱縣是農業大縣,原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省深度貧困縣,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村86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7.2萬人。近年來,霍邱縣根據縣內河渠縱橫、湖塘星羅棋布的特點,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積極發展“稻蝦種養”特色產業,大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走出一條科學有效、農民受益的產業發展之路,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也鞏固拓展了脫貧攻堅成果。
為了積極發展稻蝦產業,把小龍蝦做成大產業,霍邱縣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創新種養模式,一田雙收,走可造血發展之路。霍邱縣將“資源劣勢”變為“產業優勢”,在湖灣洼地進行稻蝦綜合種養,劣勢資源轉化成了優勢資源,自然優勢轉化成了產業優勢;其次,把“稻田+龍蝦”特色種養作為產業振興的一個重頭戲,加強對種養戶的幫助、扶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創優服務平臺、助力發展,健全聯結機制、抱團發展,創新思路理念、打造品牌、在可持續發展之路上持續發力。霍邱縣還堅持全產業鏈發展思路,通過延伸產業鏈條,打造公共品牌,不斷鞏固提升霍邱龍蝦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圍繞全產業鏈發展,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目前全縣已有32萬群眾發展稻蝦綜合種養。另外,霍邱縣還先后注冊“霍稻蝦”“霍蝦稻”等品名商標37個,“霍邱龍蝦”獲批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通過“三品認證”養殖面積7.2萬畝。積極組織參加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中國國際現代漁業博覽會,共有12 家單位分獲金獎、創新獎和綠色發展突出貢獻獎。
稻蝦產業“組合拳”讓許多困難群眾不僅脫了貧,還致了富。三流鄉全鄉稻蝦綜合種養面積8萬多畝,70%的農戶發展了稻蝦綜合種養,是安徽省稻蝦綜合種養面積最大的鄉鎮,是“中國生態稻蝦第一縣”的主產地,2020年被安徽省水產學會和省漁業協會認定為“安徽龍蝦第一鄉”。“我們這地勢低洼,容易澇又容易旱,種莊稼收益又不高,稻田蝦投入少回報大!”,三流鄉三流村龍蝦養殖戶史清松如是說。2014年底,史清松開始了稻田蝦的養殖,現如今已有五十余畝的規模,2019年僅養殖稻田龍蝦的收入就已達近十六萬,實現了真正的脫貧致富。
據統計,霍邱縣稻蝦綜合種養增加農民收入13億元,32萬群眾實現增效增收,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直接帶動1.7萬貧困戶發展稻蝦產業實現脫貧增收。“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經濟效益將近翻了兩番,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體現了生態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了經濟、生態、社會效益“三豐收”。“霍邱龍蝦”已成為一張亮麗的名片。
臺運全 劉樹亞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竇祖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