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楊某騎車走在路上,因路面破損摔傷。記者11月25日從壽縣人民法院了解到,法院對這起公共道路妨礙通行損害責任糾紛案審理后,判決施工方承擔40%責任。
2020年12月6日,楊某某駕駛電動三輪車行駛至壽縣三覺鎮一路段時,因路面破損,致使電動車發生側翻,楊某某受傷,花去醫療費5萬余元。交警部門調查,該破損路面是由安徽一家工程公司進行供水施工后形成。受傷后楊某某找到該公司要求賠償相關損失,公司認為楊某某摔傷位置不是其公司施工地點,且楊某某的摔傷是其操作不當導致,與公司無關。雙方協商未果,2021年7月,楊某某起訴至法院。
法院經審理查明,事故發生后,交警部門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證明》記載:“楊某某受傷系因路面破損,駕駛車輛操作不當,致使電動三輪車側翻,該路面是由安徽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進行區域供水施工后形成。”法庭認為,工程公司在涉案路面橫挖水管后,未及時處理遺留在路面的破損,也未按照規定在涉案路段設立警示標志和采取安全防護措施,故其路面施工行為與楊某某摔倒受傷具有直接因果關系,工程公司應對本案事故的發生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同時,楊某某駕駛電動三輪車至事發路段時,疏于觀察且操作不當,最終導致事故發生,其自身對于損害后果的發生具有過錯,應當自行承擔部分責任。結合本案中事故發生的具體情況及雙方過錯程度,判決安徽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對楊某某的損失承擔40%的賠償責任,楊某某自行承擔60%的責任。
法官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九十一條規定:在公共場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日常生活中,在公共場所從事施工作業的單位應認真做好施工后的收尾工作,避免對群眾造成傷害;同時,廣大民眾要提高防護意識,遵守出行交通規則,保護好自身的安全。
周躍武 王淼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