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迎來三周年。11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年來發展情況。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三年來,長三角地區對全國經濟影響力帶動力不斷增強,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疊加的唯一省份,安徽“揚皖所長”,發揮“左右逢源”區位優勢,在科創產業、區域協作、設施互聯、城市聯動等多方面發力,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長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比重提高到24.5%
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年以來,滬蘇浙皖各揚所長,立足“一極三區一高地”戰略定位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
三年來,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基本形成。長三角地區創新策源能力建設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扎實推進,創新鏈產業鏈統籌布局融合發展,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基本建成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特別是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中經受住考驗、顯示出強大韌性。
據介紹,長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比重從2018年的24.1%提高到今年三季度的24.5%,呈現出明顯的強勁活躍增長特征,長三角地區對全國經濟影響力帶動力不斷增強,對全國經濟貢獻率持續提高。
在區域一體化發展方面,虹橋國際開放樞紐、G60科創走廊、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寧馬寧滁等一批跨界區域率先突破。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等重點領域建成一批高顯示度標志性工程。
安徽打造科創產業協作大平臺
安徽既是長三角成員,又是長江經濟帶承東啟西的重要節點,還是中部地區與長三角聯動發展的橋頭堡。以合肥為圓心,500公里為半徑的區域內,聚集了全國40%的人口和50%的消費市場。三年來,安徽發揮區位優勢,集聚配置各類要素資源,推進高質量發展。
在科技創新方面,安徽打造科創產業協作的大平臺,深入推進上海張江和合肥兩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共創”,積極推進與武漢光谷等重大平臺開放合作,規劃建設“科大硅谷”,匯聚長三角和中部地區創新資源,聯合布局大科學裝置集群和國際科技合作網絡。
共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動十大新興產業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加強與滬蘇浙、中部地區優勢產業集群的對接,推動建設省級產業園區等經濟協作園區,共同打造一批世界級的戰新產業集群。
在市場方面,安徽對接服務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聯合打造多層次消費中心城市矩陣,協力構筑一批重點商圈,實施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專項行動,與滬蘇浙共建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深化合肥、蕪湖與寧波片區、蚌埠片區與金義片區的合作共建。同時,全方位拓展合肥國際金融后臺服務基地功能,建設合肥區域性科創金融中心,共建打通長三角和中部地區資本市場平臺。
安徽謀劃中部城市快速通達工程
作為承東啟西的重要樞紐,三年來,安徽加快打造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交通方面,合力打通高鐵通道,建成運營商合杭、鄭合高鐵,年內計劃開通安慶—九江高鐵,加快建設合肥—新沂高鐵,推進建設沿江高鐵武漢—合肥—上海段,謀劃實施中部城市快速通達工程,共建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強化蕪湖馬鞍山江海聯運樞紐,合肥江淮聯運中心等與沿江、沿淮上下游港口合作,加快推進合肥區域航空樞紐,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和蕪湖全球航空貨運樞紐港建設。打造長三角特高壓電力樞紐,持續優化華東電網運行方式,加強與中西部地區能源合作,進一步提升區域能源互濟共保水平。
生態方面,安徽打造綠色共保的大花園,共同推進長江大保護,加快建設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深入實施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岸線的分級管控措施,開展重點水域聯合執法,筑牢長江“十年禁漁”防線,野生江豚逐嬉長江。
同時,安徽高質量建設全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目前全省森林覆蓋率超過30%,林長制改革經驗推向了全國實施。依托皖南、皖西良好生態優勢和文化旅游資源,加快建設浙皖閩贛國家生態旅游協作區域,共建一批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和健康養老基地。
安徽聯動長江中下游城市群
由于獨特的區位優勢,安徽承東啟西,“左右逢源”,成為長江中下游城市群聯動的大紐帶。
據介紹,安徽不斷做大做強合肥都市圈,深化與上海、南京、杭州、蘇錫常、寧波都市圈的協調聯動,推動“中四角”,就是合肥、武漢、長沙、南昌連接形成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深度合作,促進長三角城市群與長江中游城市群的互動交流。
同時,加強淮河生態經濟帶的城市雙邊和多邊合作,學習借鑒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制度創新經驗,率先在省際毗鄰地區復制推廣,探索“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一體化治理新機制,支持建設一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城融合新城區。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