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以承兌匯票為幌子,用高額利息引誘,廣德男子楊某非法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采取“借新還舊”的方式勉強維持。在明知自身無還款能力的情況下,仍隱瞞真實財務狀況,以幫人做“過橋貸”為名詐騙公私財物,最后導致資金鏈斷裂,造成嚴重社會危害。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1月12日從廣德市人民法院了解到,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近日依法對楊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詐騙案作出二審宣判,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廣德市人民法院一審對楊某定罪及量刑,被告人楊某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九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四十萬元;追繳被告人楊某違法所得4812萬余元,返還各集資參與人;追繳被告人楊某違法所得459萬余元,分別返還被害人沈某某、蔣某某。
一審法院經審理查明,從2013年開始,被告人楊某以做承兌匯票為借口,以高額利息引誘,多次向社會不特定人員陳某、李某某等26人借款人民幣7484.1855萬元,至2019年11月24日被告人楊某因資金鏈斷裂到公安機關投案,尚有人民幣4812.0655萬元本金無法歸還。
2019年11月22日,被告人楊某以幫人做“過橋貸”為名從被害人沈某某手中騙得承兌匯票10張共計人民幣190萬元,承諾11月25日歸還,后沈某某又轉給被告人楊某現金人民幣291675元。被告人楊某當日將人民幣190萬元的承兌匯票貼息后以人民幣1865250元轉讓給江蘇省常州市王某某。
2019年11月23日,被告人楊某以做承兌匯票生意的名義通過戴某在被害人蔣某某手中騙得人民幣240萬元承兌匯票,并承諾第二天還清。當日被告人楊某將騙得的8張共計人民幣220萬元的承兌匯票貼息后以人民幣215.7萬元賣給江蘇省常州市的張某某。被告人楊某將兩次所騙得的錢款隨后立即用以償還債務并多次提取了現金。案發后,被告人楊某的親屬向沈某某償還了人民幣35萬元。被告人楊某明知自己沒有還款能力后于2019年11月24日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人楊某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規,擾亂金融秩序,非法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數額巨大,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告人楊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詐騙公私財物,數額特別巨大,構成詐騙罪。被告人楊某一人犯數罪,依法應當數罪并罰。被告人楊某自動投案,并能如實供述自己的全部罪行,應認定為自首,依法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被告人楊某退賠了部分被害人的經濟損失并取得部分被害人的諒解,酌情予以從輕處罰,廣德市人民法院根據被告人楊某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社會危害程度及退賠表現、認罪悔罪態度等,依法作出一審判決。
記者1月12日從廣德市人民法院了解到,2020年12月,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審理認為,原判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準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依法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陽倩倩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
編輯:唐恒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