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2月23日,《黃山市林業保護發展“十四五”規劃》文本正式對外發布。據規劃,十四五期間,黃山市將探索建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區,持續推進新安江流域林長制提升工程,探索建立新安江流域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和融入“杭州都市圈”生態安全保護修復機制。 全市林業總產值達500億元以上。
目前,黃山市林地面積 1249 萬畝,森林覆蓋率 82.9%,均居全省第一位。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具有“面積廣、資源豐、物種多、生態好”的林情特點。
推動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和新安江生態廊道建設兩大工程建設,科學加強森林經營,提供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其中,重點在黟縣、 歙縣、休寧縣、祁門縣推進林業增綠增效建設。精準采取速生豐產措施,積極發展用材林和國家儲備林,加快培育大徑級材。
推動新一輪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改革,推動單一補償指數考核向 “水質+水量”綜合轉變,加快實現由單一財政資金補償向 市場化、多元化補償拓展。建設新安江百里大畫廊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先行區。對沿江 108 米水位線以下及低洼處 3101 畝耕地實施休耕,開展還濕還林,恢復濕地功能。開展退耕還林市級異地占補平衡,動態調整公益林補償,并將濕地納入新安江生態補償范圍。
建立融入“杭州都市圈”生態安全保護修復機制,加強聯防聯控互學互鑒,謀求建立跨界生態建設合作示范區,著力推進區域協同發展。
發展綠色富民產業,落實國家營造林政策,大力發展特色經果林、木本油料、竹產業等特色產業。圍繞木竹精深加工、森林旅游、油茶產業、林果加工、苗木花卉、食用菌生產、中藥材種植和林下經濟等重點領域,積極引進更多效益增長型、低碳環保型的招商項目。
全市現有竹林面積 115 萬畝,資源非常豐富。強化培育龍頭企業,引導和 鼓勵企業按“企業+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建立竹林基地。強化科技創新推 廣,以安徽農業大學、黃山學院等院校及國際竹藤中心太平 基地為技術支撐,通過走產學研一體化道路,為竹產業發展 提供技術支持和儲備。
大力培育非木質林產 業,打造林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充分利用林下產品資源,拉長林下經濟產業鏈。其中:休寧縣、祁門縣重點發展箬葉采集和山野菜的采集加 工;徽州區、黃山區、黟縣重點發展竹筍采集加工,加快筍 罐頭、筍干等系列綠色食品開發。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