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靈璧縣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以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精準發力、持續用力,確保工作體系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奮力開啟靈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
“常監測”守住防止返貧底線。建立動態監測機制,嚴格按照“農戶申請、干部走訪排查、相關部門核查、縣級扶貧部門確定”的程序,持續做好防范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幫扶。實行網格化管理,結合疫情防控等基層治理單元網格,全縣共組建3446個網格,每30~50人為一個網格,配備4432個網格員建立村級網格化監測管理模式。構建線上“預警”線下“摸排”常態化機制,建立數據比對機制,建立分類幫扶機制。緊盯特殊人群收入監測,實行分類監測、分類幫扶、分類管理,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
“抓兩業”融合幫扶。開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提升行動,實施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工程,實施農產品品牌提升工程,推進楊疃食用菌、下樓葡萄等整鄉整村認證,積極開展“靈璧黃牛”地理標志認證;建設靈城現代農業產業園、楊疃食用菌產業園、北部食品工業園、桂柳食品產業園。加強就業培訓,鼓勵外出就業,持續開發扶貧公益崗位,實現脫貧勞動者就近就地就業。
“金融活水”譜寫鄉村振興產業鏈。靈璧縣創新發展扶貧小額信貸“一自三合”模式,以信貸投向促進發展鏈條延長,保持脫貧群眾參與生產這個基本前提,確保脫貧群眾抱團發展成立的農民合作社的主體地位,引導脫貧群眾通過自我發展或者合伙、合作、合營發展的方式,在實際參與中學到技術、學會經營,提升脫貧群眾自我發展生產能力,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接續鄉村振興。
多舉措縱深推動移風易俗。靈璧縣始終把深化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作為精神文明建設主要抓手,在培育文明鄉風、美化人居環境、豐富文化生活上下功夫,通過宣傳手段“多樣化”、一約四會“具體化”、好人選樹“典型化”、黨員干部“示范化”、環境整治“常態化”等舉措,不斷增強凝聚精氣神的意識,不斷夯實脫貧致富志智雙扶的基礎,進一步弘揚社會新風尚,推動形成良好社會風氣,助推鄉村振興。
鄧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張濤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