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1月19日下午,從臨淮崗水利樞紐大壩上放眼望去,在深孔閘右岸分流島上的工地機器轟鳴,載滿土石的自卸車上下往來,十分忙碌,這是新安晚報、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在引江濟淮工程(安徽段)臨淮崗魚道工程建設現場看到的一幕。該魚道的建設將給淮河魚類提供一個洄游的通道,對淮河生態建設起到促進作用,也讓臨淮崗水利風景區多了一個“靚點”。
2003年11月23日實現截流的臨淮崗水利樞紐工程是中國治淮19項骨干工程之一,也是國家“十五”計劃的重點項目,它既為下游淮南、蚌埠等沿淮工礦城市帶來了百年安瀾,更造福于淮河兩岸千百萬人民,永載安徽水利建設史冊。記者了解到,臨淮崗樞紐建成后利用閘壩泄流過魚,未設專門的過魚設施。未恢復淮河干流上游的連通性,因此增設臨淮崗樞紐魚道。也就是說,臨淮崗水利樞紐成功截流18年后的今天,引江濟淮工程(安徽段)臨淮崗魚道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記者了解到,引江濟淮工程(安徽段)臨淮崗魚道工程的魚道進口布置在深孔閘右岸分流島下游,進口底高程14.40m,距離節制閘下游墩墻端部約125m,進口上游布置1個魚道出口,出口底高程17.76m,魚道總長405m,為更好達到誘魚效果,使魚類找到魚道進口并向上洄游,從魚道的進口布設水泵進行補水,補水流量1m3/s,管道出口位于魚道進口池槽底部,通過出水孔從底板頂部噴出,同時在頂部布置消能格柵進行消能,滿足魚道進口水流要求。進口頂部布設噴淋系統加強誘魚,通過灑水管在魚道進口附近形成水花到達誘魚目的。其次,出口附近布置觀察室,穿壩暗涵部位設置防洪閘門。魚道池室采用整體U型槽結構,槽寬2.5m,單個過魚池室長3.00m,每16個池室設一個休息室,休息室為平底。該魚道工程將安裝生態監測及視頻監測系統。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在建的臨淮崗魚道工程是引江濟淮工程的一個重要節點,同時在淮河蚌埠閘也將建設魚道,同樣是為淮河魚類提供一個洄游通道,將對淮河生態建設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據悉,該魚道項目計劃總工期16個月,目前魚道進口和出口基礎開挖工作進展順利。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魚道進口基礎開挖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一個巨大的“V”形渠口,3臺挖掘機正在作業,載運土石的自卸車上上下下,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
“我們的魚道工程目前進展是比較順利的。因為施工現場原本就交通繁忙,從便道過往的車輛比較多,我們對施工現場進行了有效管理,對工地進行了圍擋隔離,做到了忙而不亂,有條不紊。”施工現場一位管理人員告訴記者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竇祖軍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