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眼下雖然不是采摘茶葉的季節,但每天一大早,周學付還是會出現在金寨縣油坊店鄉的茶園里,仔細查看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來的三百多畝有機茶園。茶園里綠油油的一片,這讓他心里很踏實,眼前這塊土地見證了他從退役軍人到優秀創業者的轉變。
退役回鄉經歷一段迷茫期
周學付是金寨縣油坊店鄉的退役軍人,1996年入伍,2004年退役。服役期間,在一次抗洪搶險保障國道暢通的施工過程中,突如其來的山體滑坡導致他所在的搶險車輛墜入山下。周學付當時受了重傷,后被鑒定為七級傷殘。受傷后,他退役回了老家。
周學付展銷公司產品。
“其實一開始還是迷茫的。”退役之初,周學付已經29歲,當時腰、胳膊因為受傷都不能干重活。回到老家后,他一開始給人跑跑車,后來又自主創業,在幾年的摸爬滾打中積累了經驗,得到了鍛煉。2008年,周學付把目標瞄準了當地的支柱產業,也是祖祖輩輩都在種植的茶葉。
周學付坦言,剛接觸茶葉生產加工時,他經手的量比較小,也沒有形成規模。
2013年國慶期間,他建成了茶葉生產車間,準備大施拳腳。然而,廠房蓋好時,他欠下80萬元債務,每年僅支付利息就得10萬元。由于茶葉生產周期較長,投入成本大,隨后的幾年里,每到春茶上市,他都會找親戚朋友借錢,或是通過其他方式貸款,有時直接和鄉親們打白條。
“一兩年還可以,時間長了不僅影響生意和個人信譽,也增加了生產成本。”周學付說,春季收購鮮葉和加工生產所需約300萬元,而資金缺口在120余萬元。
感恩扶持,注重品質管理
為解決周學付的資金短缺,金寨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積極與金寨江淮村鎮銀行聯系,幫助周學付申請創業貸款。今年春茶季,通過組合貸的方式,周學付獲得“擁軍創業貸”50萬元。疫情期間,這筆資金猶如一場“及時雨”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今年,周學付注冊的綠野茶業公司預計年收入100萬元。
念起自己回來創業后當地政府和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鼎力支持,周學付在事業進入良性循環后也沒有著急盈利。他的收購價格比市場高10%左右,農戶非常積極,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十分有潛力的行業中來。
周學付看中了有機茶的前途,通過自己流轉的茶園管理控制品質,恢復傳統工藝。通過人工除草,采茶高峰時期用工人數達到160人。雖然費事費力,但茶葉品質得到了保障,也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期待能為鄉村振興盡把力
周學付的茶園里有毛峰、瓜片等品種,也有黃茶,不僅在當地受到歡迎,還銷往外地市場。 “茶葉種植三五年后,每年只要管理好了,都可以采摘,而且價格穩定。”這些年,從自己摸索到參加當地農委、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提供的培訓,周學付積極學習管理和生產,已經成了茶葉領域的行家。
軍人作風也讓周學付積攢了不少“回頭客”。 “主要是做事實在,果斷利索吧。”周學付說,自己很少和客戶講價,因為報價是最實在的。 “有的商家喜歡先把價格調高,再讓客戶慢慢還價,我不這么做。”周學付的企業也吸收了多位退役戰友參與管理,大家有共同語言,溝通方便。
如今,在創業中漸入佳境的周學付有了自己的設想, “國家對鄉村振興有規劃,我也想著能在這五年有所作為”。他打算明年新建一條生產線,為出口茶企提供原料;在村里再帶動更多農戶種茶葉;到了“十四五”末 ,自己的基地和廠房都將擴大,產值預計翻一番,達到2000萬……
一路辛勤,周學付也斬獲了諸多榮譽:六安市最美退役軍人,六安市退役軍人創業標兵等。周學付說,如今他覺得肩上的擔子很重,但心里也很充實, “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