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寧鐵路水口段建設現場
安徽來安池杉湖國家濕地公園
人民控股集團光電顯示項目開工建設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16GW太陽能組件一期項目
滁州港繁忙的貨運現場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近年來,國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戰略實施以來,來安縣積極搶抓這一重大戰略機遇,努力打造“美好安徽第一印象”和“安徽東向發展橋頭堡”,充分發揮“南京的江北門戶”獨特區位,以頂山-汊河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為引領,全面推動與南京國家級江北新區等高對接、無縫對接、協同對接,全力打造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在省際毗鄰地區率先形成突破之勢。
圍繞“一張圖”,高起點建設融合載體
圍繞“長三角產業協同發展示范區”定位謀規劃、謀發展,在江北共繪“一張圖”、共謀“一盤棋”,打造安徽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先行區。
2019年10月,來安縣與南京江北新區簽署頂山-汊河跨界一體化發展共建框架協議。雙方聯合成立建設推進小組,下設5個重點專題工作組,建立每月會商、每季碰頭工作機制,按照南京江北新區、來安6:4的比例出資,共同成立注冊資金10億元的合作平臺公司南京揚子寧安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功能區投融資和開發建設,首期1億元資金已到位。
雙方還共同編制了《頂山-汊河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國土空間規劃發展策略研究》,明確了“一心兩片”的空間布局,即以江北新區頂山街道為“一心”,江北新區盤城、葛塘和汊河毗鄰區域為“兩片”。確定了以頂山產業創新中心為核心,沿江北大道、京安路—中鑫路打造2條城鎮發展軸,形成多個產城融合組團。
建設滁河生態景觀帶,聯動構筑七里河、馬汊河、龍王山等4條生態廊道,打造杜圩濕地等多個生態節點,“一核兩軸多組團,一帶四廊多節點”的空間格局已逐步形成。
調整3平方公里區域作為“先行啟動區”,編制成片開發方案,同步開展產業協作、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生態環保等專項規劃研究編制。堅持邊征遷、邊建設,跨界合作產業園、科創綜合體的“一園一體”項目加快建設,龍王路、中山大道、文山路“三橫”,向榮路、朝陽路、長寧路、東城大道“四縱”路網年底即可通車。
圍繞“一條鏈”,高質量承接產業轉移
搶抓江北新區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的“兩城一中心”建設機遇,加強與江北新區產業鏈式合作,緊跟配套,在電子材料、5G建設、智能終端等方面積極布局新興產業。
在電子材料方面,圍繞南京江北新區芯片產業發展需求,引入蝕刻引線框架、高性能鍵合金屬絲、新型陶瓷基板等電子封裝材料;在先進封測方面,依托國內外巨大的封測市場,建設封測產業園,積極發展功率器件封裝、傳感器封裝等,與南京市存儲器封裝形成錯位;在功率器件和專用芯片方面,搶抓5G、新能源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軍民融合發展機遇,積極招引南京IC設計和研發團隊,將芯片生產基地落戶汊河片區,積極發展通信前端芯片、5G芯片、顯示芯片、汽車電子芯片、北斗導航芯片等專業芯片;在智能終端方面,圍繞智慧城市、汽車電子、計算機、通信、物聯網、可穿戴設備等領域,積極引入行業龍頭企業,培育壯大下游應用,以及組網基礎設備、物聯網感知設備、信息網絡集成等通信終端設備。
累計集聚蘇商企業281家,先后引進投資11億元的和
79個;投資12生命健康產業園和光大智慧醫療產業園項目正在緊張洽談。
圍繞“一江水”,高效率發展現代農業
來安縣毗鄰南京,背靠長三角城市群,豐富的山水資源和地緣優勢,吸引了大批長三角地區游客。該縣興茂、池杉湖、南海·幸福里等旅游地標,投資5.9億元布局18個江淮分水嶺觀景道,成為該縣農業觀光旅游、現代農業、鄉村振興的示范點。
與南京簽署產銷合作協議,建立國家級蔬菜標準園6個、部北新區頂山街道、永寧街道、汊河鎮的10個村(社區)結對共建,帶動農副產品銷售、旅游增收。
今年,來安縣榮獲全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工作成績突出集體、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貢獻突出集體,美麗鄉村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提升,圍繞“生態美、宜居美、興業美”目標,持續打造徽風皖韻美麗鄉村升級版。
加強環境保護協同治理,優化210公里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共同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經濟帶。完成長江防護林造林5萬畝,與江北新區攜手聯建生態屏障、聯治生態問題、聯管生態區域。
探索跨省固廢處置方式,推動與南京及江北新區共享防汛搶險物資、人員、設備等資源,持續開展滁河、來河、清流河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改善跨界河流生態。建設“一站兩中心”智能平臺,共同守護長江母親河。
圍繞“一張網”,高標準推進互通合作
來安縣與南京毗鄰,滬寧洛高速公路、104國道和312省道穿境而過,津浦鐵路、合寧鐵路和京滬高速鐵路倚縣而過,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僅80公里,與長三角的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在融入長三角進程中,來安縣聚力建設“零距離”交通圈,推進路網無縫對接,主連通道加快建設,境內汊河大橋、池杉湖路橋預計年底通車;黑扎營大橋已完成連接區域土地征收和拆遷工作,爭取年內開工建設;來寧客運樞紐中心正在抓緊施工,新型功能區合作產業園和科創綜合體項目正在積極推進。
常態化舉辦“對接大江北暨‘來者皆安’長三角國際高層次人才交流論壇”,成功引進博士及副高級以上高層次人才53名、國家級領軍人才9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吉愛紅等高層次人才團隊5個;汊河經濟開發區有超過4000名企業高管和高技能人才來自南京。
與南京六合區、浦口區簽訂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協議,與浦口聯合審發全市首張“跨省通辦”營業執照,企業事項異地辦理實現全覆蓋。
引進南京優質教育和醫療資源并開展常態合作。南京師范大學、張家港陽光教育集團、南京鼓樓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均在來安開展合作,與江北新區共建交通聯勤、巡邏聯控“延伸一公里”機制,常態化開展聯合執法運行,毗鄰區域社會環境不斷優化。
近年來,來安縣全方位拓展與南京市的跨區域對接合作,全力推進黨建服務、科技服務、公共服務同城化,擴大優質資源共享圈,不斷提升群眾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的參與度、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指數。
呂華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素健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