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據安徽省人民政府網消息: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通知,明確了建設高質量“航道上的安徽”的主要目標和主要任務。
主要目標
到 2025 年,水運基礎設施功能顯著提升,全省四級及以上航道里程達到2300公里、占全省航道通航里程的40%,基本形成“一縱兩橫五干二十線”內河航道主骨架;港口設計通過能力超過6億噸,集裝箱設計通過能力超過200萬標箱;運輸結構進一步優化,大宗物資中長距離運輸水運承擔量顯著增長,重點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2%以上,水運貨運量占比提升1個百分點,高質量“航道上的安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明確航道通航標準
對接長三角航道通航標準,統籌省內航道條件和運輸需求,合理確定跨河橋梁通航凈高,對納入省干線航道網規劃的航道(不含一級航道),按不小于7米(通航凈寬范圍內)控制,其中,江淮運河、合裕線跨河橋梁通航凈高按不小于 10米控制,淮河干線跨河橋梁通航凈高按不小于 10米控制(蚌埠閘至紅山頭段按不小于8米控制);對未納入省干線航道網規劃的其他通航河流,通航標準按五級或五級以下技術等級進行管理。西淝河不納入航道標準管理。
推進干線航道網建設
加快長江、淮河干流航道整治,建成引江濟淮航運工程,溝通江淮航運;建設沙潁河、新汴河、渦河、澮河、沱河、茨淮新河、滁河、窯河、豐樂河、水陽江、姑溪河、秋浦河、皖河、新安江等主要支流航道,實施礙航鐵路橋和船閘改擴建;開展兆西河高等級航道研究及秦淮河安徽段線路方案研究,全面融入長三角地區高等級航道網。
加強現代化港口群建設
聚焦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加快推進蕪湖馬鞍山、安慶江海聯運樞紐,蚌埠、淮南淮河航運樞紐和合肥江淮聯運中心等“兩樞紐一中心”建設,建成一批現代化港口。加強港口資源整合,強化與沿江、沿淮上下游港口和沿海港口合作,促進江河海聯運、干支聯運,協同滬蘇浙打造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
明確航道投資建設主體
淮河干線航道由省政府及省屬港航等企業作為責任主體負責投資建設,航道所在地市、縣政府負責征地拆遷工作。
淮河以外的省干線航道建設實行省市共建,由省級和市、縣政府共同作為責任主體負責投資建設,省級與市、縣共同承擔建設費用,原則上以省為主組織建設。
非干線航道建設由航道所在地市、縣政府作為責任主體負責投資建設。
拓寬投融資渠道
支持市、縣政府和省屬港航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吸收社會資本參與航道建設。積極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建設航道項目。支持船閘、港口等經營性水運項目通過利用金融企業貸款、中期票據、發行企業債、股權購買、參股建設、合作經營等方式籌集建設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航道(含船閘)項目通過申報發行政府專項債券籌措建設資金。
健全航道養護管理體制
省交通運輸廳主管全省航道養護管理工作。淮河干線航道養護管理由省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務中心及其所屬機構負責組織實施,例行養護、工程養護資金由省級財政按原渠道給予補助。
淮河以外的省干線航道由市、縣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承擔轄區內航道養護管理工作,并負責組織實施。工程養護按照工程決算投資的85%進行補助(其中皖西大別山革命老區和皖北地區工程養護按照工程決算投資的90%進行補助),所需資金由省財政按原渠道分年度安排,其余資金由市、縣政府負責安排。鼓勵航道養護管理單位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確定養護作業單位,將航道養護與管理分開。
其他內河航道養護資金由市、縣政府負責籌集。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