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全椒縣椒嶺風景線穿起的景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優美的自然景觀,誕生了很多美麗的傳說;這些傳說,又增添了景點的人文價值,豐富了景點的內涵。
飲馬泉
“水質甘冽醇厚,終年不竭?!痹谌房h馬廠鎮街道西南的龍山腳下,有一處泉水經砂巖滲透流出,清澈見底。此泉冬暖夏涼,終年不竭。尤其讓人嘖嘖稱奇的是,天愈旱,泉水流量愈大。這里就是飲馬泉。
近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來到龍山腳下。雖已是秋天,但暑氣未消。記者走進飲馬泉景點,潺潺溪流從飲馬泉泉眼里流出,清澈見底。泉邊十分清涼,頓覺燥熱盡消。主泉眼處修有一井,井前分上下方池兩口。當地居民向記者介紹說,上池供居民生活所用,下池為明代上苑軍馬飲水處,故得名飲馬泉。
飲馬泉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些工人還在緊張忙碌,為景點的硬件設施做最后的完善。當地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前還有幾十戶居民圍泉而居,這處飲馬泉為他們提供了飲用和灌溉等日常生活用水。如今,附近的居民都已經搬遷到其它居民安置點,這處飲馬泉景點將專職服務南來北往的游客。
據史料記載,明代著名哲學家王陽明任南太仆寺卿時,至滁州督馬政,曾到馬場上苑巡察,途經飲馬泉時,因驚嘆風光旖旎,遂引用北宋文學家王安石絕美佳句“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稱贊此處秀美山色。
無獨有偶。在全椒縣椒嶺風景線的景點山湖灣,也和一個傳說有關。
山湖灣的“山”,是指牡丹湖上面的牡丹山,山湖灣的“湖”就是指牡丹湖。據當地傳說,王母娘娘有一個侍女叫許飛瓊,她因思戀人間煙火而下凡。在看到全椒牡丹山一帶山清水秀,就在這里住了下來。其間種植白花兩株,一株植在全椒六鎮鎮六鎮村,人皆不識品種,故以許飛瓊之名,稱之“瓊花”;一株植在六鎮鎮東王境內的一座山上,為白色牡丹。后人為了紀念這位給人間帶來美麗的仙女,就稱該山為牡丹山。山下有一湖泊,也被當地人稱為牡丹湖。
后加高壩堤,蓄水攔雨, 改稱“倒興集水庫”,為小型水庫。水庫建于1965年,集雨面積4.9平方公里,總庫容129萬立方米,淹沒面積372畝,壩長360米,壩高11米。成為當地的水利設施。
牡丹湖水極清澈,魚翔湖底,云映晴嵐。山湖灣是牡丹湖(又名倒興集水庫)水面一處休閑體驗平臺,集“觀光、垂釣、采摘、賞娛”功能于一體,目前已建設水上度假草屋12套。仁者愛山,智者樂水。牡丹山和牡丹湖山水相依。相信不久的將來,這里將建成融“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水上樂園,與周洼新村、牧龍山石斛小鎮和神山風景區互為補充,相得益彰,成為游客游玩的目的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素健 趙明玉 余康生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