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發展開局之年,滁州市瑯琊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切實把高質量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謀求更持久的發展動力,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工業經濟提質增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上半年全區規上工業企業達62家,新增4家,實現產值40.54億元,增長17.3%。產值超億元企業達14家,增長29%。
聚焦非織造新材料、健康食品、醫藥器械、裝備制造四大產業,實行產業鏈“鏈長制”,著力加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力度,奮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集聚產業鏈企業32家,年產值超50億元,在建項目28個,總投資超120億元。產業質效不斷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 42.1%,全市第二;工業、技改投資分別增長 27.3%、98.6%,增速均列全市第二。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3億元,增長37.8%。
滾動實施技改項目,總投資2.15億元的金春股份復合水刺無紡布、ES復合短纖維項目,總投資4.5億元的元氣森林年產3500萬箱飲品項目等加快實施。貫徹“科技副總”機制,依托全區2家省級、3家市級博士后工作站成功引進5名博士以上高層次人才。
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服務業結構快速優化。上半年,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7.5%,全市第一,高于全市水平13.8個百分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向好,倉儲及其他運輸業和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47.5%、33.9%。
消費基礎作用穩步提升。白云超市、大潤發超市入選安徽省放心消費示范企業,新增區級放心消費示范企業30家。舉辦2021年區迎新賀歲年貨大集暨清流街古玩花鳥跨年街市活動、白云商廈VIP貴賓之夜、蘇寧廣場7·17店慶等主題促銷活動10余場。全區限上消費品零售額49.7億元,增長32.8%,總量占全市1/3以上。
園區發展取得實效。區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區數字經濟產業園等4個服務業園區良性發展,新引進上海引能集團滁州產業園、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富士電梯和中鐵武漢電氣化局皖東總部等項目,預計年稅收過億元。現已入駐線上企業79家,線下企業31家,入駐率達80%。
鄉村振興縱深推進特色農業穩步提升。促進設施蔬菜、滁菊、芡實等特色產業提質擴面,強化新昌富硒大櫻桃、八里生態芡實、石馬村稻蝦共生等產業培育,加快推進鄧壩村省級蔬菜標準園、長三角綠色果蔬供應基地、三官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等農業產業項目。上半年,全區農產品加工產值11.5億元,增速35.5%,全市第一。積極開展特色農產品展銷推介,基地農產品銷往滬蘇浙地區達到50%以上。
農村綜合改革深入實施。持續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發放土地確權證書10548戶,確權面積8.86萬畝。對權屬合法、產權清晰的宅基地進行“應登盡登”。
結合實際出臺宅基地流轉、有償使用、有償退出等一系列配套制度,落實宅基地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資格權、放活宅基地使用權。進一步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使宅基地得到節約集約利用。
社會民生全面進步社會保障不斷增強。上半年,全區實現新增就業11824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人數438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完成31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55%。發放低保金1063.45萬元、特困人員供養金155.27萬元以及困難殘疾人生活和護理補貼162.44萬元。完成7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共計投入34.4萬元。
社會事業均衡發展。印發《瑯琊區中小學課后服務實施方案》,全面啟動課后服務工作,切實解決家長后顧之憂。全區30個養老服務中心(站)均已無償或低償交由居家養老服務企業(社會組織)運營管理,服務群眾超過10萬人次。
葉文英 臧靈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素健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