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油條因香脆可口成了不少百姓早餐“首選”,這也給不良商家可乘之機,一些商販為了提高油條的賣相和口感,在油條中添加過量的明礬。近日,安慶市公安局經開分局連續偵破三起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案件。
經查:2016年開始,犯罪嫌疑人高某、黎某、劉某別在安慶經開區菱建小區、經開區美食廣場、經開區盛唐灣路經營的早點鋪內制作油炸食品油條時,自行將明礬作為食品添加劑添加到油炸食品中,后對外銷售給食客。
安慶經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高某等人制作銷售的油條進行抽樣送檢,發現被抽檢的油條金屬鋁殘留量超過標準值(100毫克每公斤)數倍以上,不符合GB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要求,遂將這一線索移交轄區安慶市公安局經開分局偵辦。
目前,犯罪嫌疑人高某、黎某、劉某因涉嫌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陳達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蔣六喬
編輯 張大為
相關新聞:油條“加料”致鋁超標,安慶一早餐店主被判賠9.6萬元
2021年8月19日下午,安慶市大觀區人民檢察院提起的一起食品安全領域民事公益訴訟案在安慶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
“我原來不知道超量添加是違法的,現在知道錯了,以后再也不添加了。”被告李某說。
李某在大觀區經營早點店,生產加工油條等早點。自2020年4月底開始,因天氣炎熱,李某為讓油條更好地起泡,在加工油條過程中超量添加明礬,致使生產的油條鋁殘留量超標。經抽樣檢驗,李某被檢測的油條中,鋁的殘留量是標準限值的8.07倍,長期食用可引起慢性鋁中毒,足以造成嚴重的食源性疾病。
大觀區人民檢察院在履行公益監督職責中發現,李某生產、銷售食品添加劑超限量的不合格油條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遂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要求李某承擔銷售價款十倍的懲罰性賠償金并在安慶市級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
8月19日下午,這起案件開庭審理,法院依法組織質證,被告認可檢察機關起訴的侵權事實,同意在安慶市級新聞媒體上賠禮道歉,并支付懲罰性賠償金9.6萬元。
承辦檢察官介紹說:“過量攝入鋁對人類神經系統、骨骼均有影響。油條是我們餐桌上很常見的食物,超限量使用明礬作為添加劑,導致鋁含量超標的油條大量流入市場,危害百姓的身心健康。檢察機關依法履行公益保護職責,通過公益訴訟的方式懲治此類犯罪行為,增強警示震懾作用,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