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據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網消息:近日,有網友在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網咨詢農民宅基地確權劃分標準獲回復。具體如下:
網友問:我省關于農民宅基地確權劃分問題咨詢一下,現在農村基本上有二種情況,1、宅基地建筑用地+周圍空地用圍墻圍住的面積。2、宅基地建筑用地+門前用水泥澆筑的空地(四周都是用石頭圍起來分界線)。請問農民宅基地劃分帶有附屬圍墻的內部面積就算進宅基地面積,沒有用圍墻圍住的就不算宅基地面積,請問法律法規是這樣規定的嗎?第一、沒有用圍墻圍住是為了方便自家曬稻谷、放養家禽使用。第二、門前空地是以前改建住宅特意預留出來的為了方便停農作物機械使用,四周都是用石頭澆筑確認領居之間分界線的,空地都是用水泥澆筑的。為何在農村宅基地確權中這部分空地就不能算自己的宅基地,而有些農民只是用圍墻簡單圍起了,為了方便養家禽就算進宅基地使用面積。目前針對這個問題農民意見很大,希望能得到明確詳細的解釋。
安徽省自然資源廳回復:《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安徽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實施意見》(皖農合〔2020〕38號)中對農村宅基地用地面積標準進行了明確,“宅基地是農村村民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的集體建設用地,包括住房、附屬用房和庭院等用地。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標準:1.城郊、農村集鎮和圩區,每戶不得超過160平方米;2.淮北平原地區,每戶不得超過220平方米;3.山區和丘陵地區,每戶不得超過160平方米;利用荒山、荒地建房的,每戶不得超過300平方米。市、縣人民政府可在上述規定的范圍內,綜合宅基地所在區位、占地類型以及農村人口和土地資源狀況,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分戶建房條件和‘一戶一宅’宅基地面積標準。”
《安徽省農村房地一體不動產確權登記技術導則》在宗地范圍設定中明確,“農村宅基地宗地范圍可將房前屋后的曬場、空地等視其使用情況可以劃入宗地內,但劃入后其總面積不準超過地方標準,且注意左鄰右舍的統一;在農村宅基地已形成完整院落或在宅基地面積滿足地方標準的前提下,不準將房前屋后的曬場、空地等無原則的確權到宅基地中;對農村宅基地已形成完整院落,若總面積超過地方標準面積或權源材料面積,一般不切割院落或房屋,但在‘批準面積’欄中必須準確填寫地方標準面積或權源材料面積,并在《不動產權籍調查表》‘說明’欄予以說明。”
如有疑問,請向懷寧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咨詢。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