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3年前,淮南市公安局八公山分局刑警大隊民警對轄區居民李兵(化名)進行信息采集,沒想到血樣入庫后,竟然揭開李家抱養李兵20多年的秘密。8月23日,民警講述了這個秘密背后的故事。
親人在民警幫助下團聚。
出門采購年貨,兒子在家丟了
1996年的一個冬天,眼看著快過春節了,住在四川遂寧蓬溪縣鄉下的老郭夫婦準備到集上采購年貨,將三個孩子留給孩子的奶奶照看。
一大早,老太太給孫子孫女吃過早飯,到后院去喂豬。等到再返回前屋,發現兩個女娃還在,孫子卻不見了。屋前屋后找了一圈也沒見人影,老太太急忙差人到集上找回兒子和兒媳。
村里的娃不見了,大伙得知后幫著一起尋找,村里的犄角旮旯都被人翻了個遍,也沒有見到娃,有人就往村外找,結果在村外一條小路上發現一頂藍色線帽,這是孩子奶奶給娃編織的。
在往后的20年多里,老郭夫婦輾轉全國各地,一邊打工,一邊尋子,夫妻倆堅信他們一定會把娃給找到。
幫助工友看娃,工友玩失蹤
1998年初春,在淮南市鳳臺縣的一處工地,老李趁著農閑在工地上扛料,掙點兒零花錢貼補家用。
一天,老李發現有位操著四川口音的工友將一個兩三歲的男娃帶在身邊,便好奇上前攀談。老李得知這位工友婚后一直沒生小孩,迫于家人壓力,抱養了這個男娃。可沒過多久,老婆又生下一個男娃,老婆不太待見抱養的男娃,他只好在外出打工的時候,將抱養的男娃帶到身邊。
老李心疼這個男娃,因工地離家不遠,時常將男娃從工棚接到家中,囑咐老婆給他補一補營養。一個月后的一天,工友把男娃丟在老李家,就玩起了失蹤,任憑老李怎么找都沒有找到。老李夫婦最后一商量,這個男娃來到他們家里也是緣分,就把男娃當成親生兒子去養,并給他取名“李兵”。
日子一天天過去,也長大成人,但他對自己被抱養的身世一點都不知道。
采集血樣比對,找到丟失兒子
今年春天,老郭夫婦仍然沒有放棄尋找兒子,夫妻倆還到當地公安局進行了信息采集,把血樣信息錄入到公安部的大數據庫中,希望有一天能通過血樣比對找到兒子。
四川警方通過比對,在數據庫中發現李兵的信息,他的信息是淮南市公安局八公山分局刑警大隊民警在2018年進行的采集,沒想到與老郭夫婦的信息比對上,初步認定李兵和老郭夫婦有直系親屬關系。為了保險起見,四川警方請求淮南民警再進行一次采樣,用于二次比對。
隨后,淮南民警聯系到正在上海打工的李兵,說之前采集的血樣可能被污染了,需要麻煩他抽時間回來再采集一次。李兵回到淮南重新讓民警采集了血樣。通過第二次鑒定,確認李兵就是老郭夫婦在24年前丟失的兒子。老郭夫婦得到消息后格外激動,一心想盡快見到日夜思念的兒子。
警方組織認親,親人終于團聚
老李夫婦對李兵的身世隱瞞了24年,外人和李兵根本不知道。前段時間,當八公山分局刑警大隊的民警來到家中說明信息比對上的情況后,夫妻倆心中都一驚,他們都怕失去這個兒子。民警考慮到夫婦的焦慮和不安,答應由家人把事情真相告訴李兵。
前段時間,李兵從上海回到家,老李夫婦借故外出遛彎,留下李兵和姐姐在家。姐姐說李兵并非父母親生,是從小抱養的,李兵還以為姐姐在說笑話,當他看到姐姐眼淚流了下來,“腦子才轟一聲,感覺炸成了千萬塊碎片”。
四川那邊,老郭夫婦訂了機票要來認親,李兵這邊反倒陷入了長久的沉默與猶豫,他甚至買了回上海的車票去繼續打工,想讓生活維持原狀。
民警知道李兵念及的是老李夫婦多年來的養育之恩。為了能讓他與親生父母相認,找到李兵講述了親生父母艱難不易的尋親歷程,希望他能夠承擔起作為兒子的責任與義務。最終,在八公山分局刑警大隊組織的認親團圓現場,李兵與老郭夫婦相認了。
米可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編輯: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