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據淮北市人民政府發布消息,為進一步保護利用好文物資源,把重要文物資源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管理范圍,近日,淮北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截至目前,淮北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0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保單位6處,省級文保單位17處,市級文保單位81處。
草廟圩子淮海戰役華東野戰軍指揮部舊址
位于烈山區古饒鎮草廟行政村草廟自然村東北部圩子內。1948年,淮海戰役第二階段,華東野戰軍指揮部設于草廟圩子。圩子內原有草廟村張姓地主的宅院,并排共5套院子,始建于清晚期,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硬山式建筑,占地總面積約2500 多平方。現僅存兩棟廂房,建筑面積90.07平方米,其余為地下遺存區。草廟圩子淮海戰役華東野戰軍指揮部舊址是淮海戰役時期留存的具有重大影響和紀念意義的史跡,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舊址現存的兩棟廂房為清代民居,記載著淮北鄉土建筑多項技藝信息,具有一定的科學和藝術價值。
董樓烈士陵園
董樓烈士陵園又名楊山烈士陵園,位于烈山區宋疃鎮新園村(原董樓村)楊山北坡,是濉溪縣人民政府于1977年為淮海戰役犧牲的烈士而建, 2002年又進行了修繕。陵園依山面北,東、西、南三面為圍墻。園內立石砌紀念碑一座,高12米,寬1.9米,厚1.8米,上書“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九個大字。紀念碑左側原有平房5間,平房北為烈士墓,共35座,其中有從外地移來的游擊時期朱杰烈士墓一座。陵園東西長144米,南北寬44米,占地面積6335平方米。董樓烈士陵園是淮北市一處重要的革命文物,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紀念價值和愛國主義教育價值。
竹邑城址
位于烈山區古饒鎮谷山行政村谷山村南側。遺址現為農田,地形中間高四周低,面積約10余萬平方米。據文獻記載,竹邑城,漢為竹縣屬沛郡,王莽篡漢后竹縣改稱篤亭。東漢永初六年(即公元112年),封江陵王劉恭兒子劉阿奴為竹邑侯。目前發現遺址為漢代城址,這對于研究淮北地區古代城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黃營村石樓
位于烈山區宋疃鎮黃營村。石樓上下2層,共有房間30間,為純石頭建筑。20世紀70年代,在學大寨、趕郭莊浪潮中,1976年黃營村村民開始建石頭大樓,在沒有建造圖紙、沒有設計工程師的情況下,不使用任何鋼筋混凝土、粘合劑建造而成。石頭大樓蓋好以后,作為黃營村的村部,之后,作為敬老院一直使用至今。石頭大樓工藝水平極高,它是皖北地區獨一無二的建筑,展現了淮北人民敢于創造、無私奉獻的精神。
程村石堡
位于杜集區石臺鎮白頂山行政村程村中東部,始建于清朝晚期,距今大概有150余年歷史。民國初期,程村常遭匪患,為防土匪襲擾建寨墻、立炮樓。抗日戰爭期間,當時共產黨領導的蕭縣主要的抗日武裝如亢營、麻營常來寨子里住宿。現存的炮樓僅兩層,但保存完好,具有重要保護價值。
濉溪長豐街明清釀酒作坊群遺址
濉溪長豐街明清釀酒作坊群遺址位于濉溪老城區沱河路北側,濉溪城關中心學校正對面,在進行北關二期棚戶區改造時發現。2019年元月至2020年6月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遺址發掘面積近3000平方米,發掘出明代中晚期至民國時期祥源、大同聚、魁源等3處釀酒作坊遺址。
濉溪長豐街明清釀酒作坊群遺址是迄今為止我國考古發現的遺存面積最大、揭露釀酒流程設施最清晰的釀酒作坊遺址,為研究我國白酒生產的歷史和工藝流程情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研價值。遺址的發現也使《民國時期濉溪口酒坊位置示意圖》中標注的酒坊位置得到了印證。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