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榜樣|鄧祖洋:防汛一線又見穿迷彩服的鎮書記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7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淮南市壽縣正陽關鎮黨委書記鄧祖洋以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身份參加了此次大會。7月2日,這位扎根在基層30多年的書記,從北京回到壽縣后,得知壽縣一直在下雨,鎮里低洼處的一萬多畝農作物隨時都可能會被淹掉,他牽掛著這些農作物,立即投入到緊張的防汛工作中,一線防汛戰場上,又見他身穿迷彩服的身影。

迷彩服成了鄧祖洋在防汛一線上的“標配”。

扛起主責抓黨建,當謀劃全局“好班長”

“時刻牢記職責使命,對黨忠誠,對事業一腔熱血,對群眾滿懷深情,兌現了一名新時期共產黨人勇于奉獻、赤誠為民的莊嚴承諾,是黨員干部公認的‘好班長’。”7月9日,記者在壽縣正陽關采訪時,鎮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鄧祖洋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抗洪搶險等主戰場上,以身作則、敢于擔當、嚴于律己,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一線書記”“迷彩書記”“貼心書記”,先后獲得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先進個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擔任鎮黨委書記數年里,鄧祖洋堅持認真謀劃,狠抓督導,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發展、黨建帶動發展、黨建促進發展的作用,在各項工作中扮演了“指揮官”的重要角色,為全鎮基層黨組織書記作出表率。

鄧祖洋提出黨組織書記要“主抓黨建、愛抓黨建、善抓黨建”,從制定正陽關鎮黨建工作計劃,到發展黨員、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等各項具體工作,他都緊抓不放、一抓到底。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堅持黨委議事決策制度,先后主持制定和完善重大問題黨委集體討論、財務管理、干部績效考核等規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育人。他帶頭遵守黨紀黨規,重點抓好鎮村兩級干部作風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一線、向群眾身邊延伸。

鄧祖洋注重調查研究,善于聽取黨員群眾的意見建議,他的腳步遍布街頭巷尾。在他的帶領下,鎮村兩級干部作風明顯改進,干事創業氛圍日益濃厚。在正陽關鎮任職的時間里,鎮領導班子連續3年被評為優秀等次,在縣目標考核中,該鎮連續3年優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連續3年增長比例達20%。

防汛一線總有鄧祖洋(左一)的身影。

優化措施強發展,當扶貧路上“領頭雁”

“請各村書記、專干,及時下載光伏收入統計表,認真做好填報工作”;“請各位書記高度關注今年擬脫貧戶的住房安全情況”。在正陽關鎮扶貧工作的主戰場,黨委書記鄧祖洋一線作戰、靠前指揮的工作作風,全體鎮村干部早已習以為常。

為發揮正陽關鎮2500多年歷史的資源稟賦,鄧祖洋創新提出以打造古鎮區休閑旅游業為主導,以壽霍路現代農林觀光和建枸路光伏發電項目為重點的發展思路。思路確定以后,他帶領全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 緊盯年度脫貧目標,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建立“雙包”工作責任制,選派626名幫扶責任人開展結對幫扶,嚴格實行“一戶一方案、一戶一措施”。他帶領全鎮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新建十二個村、街聯建溫氏集團養豬場,加強道路、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脫貧攻堅以來,正陽關鎮實施扶貧道路、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86個,投入累計3550萬元,極大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實施產業發展項目90個,累計投入3400萬元,其中多村聯建溫氏養豬項目投資1530萬元,村均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2萬元。加大光伏產業扶貧力度,全鎮建成光伏電站15座,累計裝機1020千瓦,累計實現收入269.8萬元。

鄧祖洋鼓勵和引導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項目,建立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加大貧困戶發展產業扶貧小額信貸資金的投放。全鎮累計投放扶貧小額信貸資金2117.3萬元,貸款戶數689戶。積極拓展就業渠道,針對貧困戶不同需求,開展就業培訓,全鎮有1620人在省內外就業。在他的帶領下,正陽關鎮3個貧困村順利出列,1669個建檔立卡貧困戶、4837名貧困人口如期實現穩定脫貧。

一年365天,鄧祖洋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村組,在普通黨員和群眾家中,他的辦公室就是基層一線和田間地頭。他抓住“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不放,走遍每一個自然村莊、每一個貧困戶,對每個貧困戶的情況做到知根知底,對癥下藥、解決問題,受到群眾好評。

資料圖片  鄧祖洋在防疫一線檢查。

堅守一線衛家園,當為民路上“勤務員”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鄧祖洋第一個回到工作崗位,帶領廣大黨員干部沖在一線,投身疫情防控。他擔任正陽關鎮防控應急指揮部指揮長,抽調鎮干部和醫務人員及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防控應急指揮部,在全鎮范圍內成立36個黨員巡查小分隊,整合轄區內在職黨員成立1個臨時黨支部,動員30余名無職黨員和團員成立志愿者隊伍,確保疫情防控各項措施落實到位。他堅持每晚10點鐘準時下發督查交辦單,然后趕到每個卡點、每個場所督促檢查到位,確保了全鎮疫情防控“零風險”。

2020年夏,地處淮、穎、淠三水交匯的正陽關鎮面臨著數十年一遇的洪水沖擊。他靠前指揮、身先士卒,全面負責正南淮堤防汛工作,兼顧肖嚴湖堤防汛任務。組織動員300多名黨員、2000多名民工奔赴一線巡守,自己連續50多天堅守防汛一線,踏遍正陽關鎮每一處堤壩。

2020年7月18日晚,譚套村堤壩出現管涌險情,情況十分危險,鄧祖洋聞訊,顧不得腎結石引發的疼痛,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與防汛民兵一同處置險情。穿著迷彩服、腳踏黃球鞋,拿著小喇叭,成為正陽關鎮防汛指揮部總指揮鄧祖洋書記的標準行頭。“那個穿迷彩服的書記又來了”,成了防汛期間正陽關鎮群眾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每天都要在防汛一線上做群眾工作,話說多了,嗓子就啞了,只能吃潤喉片減輕癥狀,用小喇叭擴音,大伙才能聽到我說話。” 記者了解到,在2020年夏天的防汛工作中,鄧祖洋守每天出門都要帶降壓片、潤喉片和小喇叭。去年7月的第一場大雨時,渡橋電站附近的堤壩在凌晨0時許出現漏水險情,鄧祖洋接到電話后,立即組織黨員突擊隊帶頭,150多位村民參與一起,大家打著手電筒進行堵漏,一直忙到上午8點多,才把漏雨徹底堵住,確保了堤壩安全。

鄧祖洋回憶,在2020年的夏天防汛中,大的險情共發生6次,搶險基本上都是在晚上,防汛如同打仗,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每天稍微有點空隙時間,都要抓緊時間休息,好保持著體力隨時應對下一個險情,去年夏天在防汛一線47天,沒有回過一次家。

記者了解到,正陽關鎮正南洼地有10村、上萬畝糧田,種植的大多是水稻和大豆,汛期如果不及時排澇,很容易發生內澇,讓村民沒有收成。7月2日,壽縣又遇到連續暴雨,從北京回到壽縣的鄧祖洋擔心這些農作物被水淹掉,又換上迷彩服,每天工作在防汛線,為排內澇忙碌著。“今年開足了6臺排澇機,此輪降雨量雖然大,但把村民的農作物都給保住了。”鄧祖洋說著,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編輯:唐恒鋼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閱讀

游客質疑壽縣一塊疑似古碑被隨意擱置路邊 記者介入后逾千斤重石碑被轉移保護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歷史悠久的壽縣正陽關鎮吸引了一些游客到來。有游客發現,在老街路邊竟躺著一塊大石碑,足有千斤重以上。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门县| 石楼县| 鹤山市| 沅陵县| 瑞丽市| 乐业县| 乡宁县| 兴仁县| 木兰县| 阳朔县| 呼伦贝尔市| 交城县| 汉源县| 武功县| 博野县| 乌审旗| 牡丹江市| 金堂县| 绥江县| 房产| 汉沽区| 沙田区| 千阳县| 玉山县| 万全县| 西乡县| 南乐县| 集贤县| 板桥市| 乃东县| 潜山县| 青川县| 上杭县| 稷山县| 色达县| 马关县| 浑源县| 榆树市| 萍乡市| 无锡市| 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