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據安徽省自然資源廳微信號消息:近日,我省多地遭遇強降雨襲擊,地質災害預警頻發。省自然資源廳派出4個由廳領導帶隊的督查組,分赴各地督查地質災害防治。
在地質災害預警、地質災害隱患排查下,黃山市、安慶市分別成功避讓一起滑坡地質災害險情,共有20人在災情發生前全部安全轉移。
6月27日12時56分,黃山市地質災害實時定向預警系統,向祁門縣祁山鎮發布黃色預警。接到預警后,當地黨委、政府和自然資源部門果斷處置,提前轉移了三秀村受到威脅的3戶8名群眾。
當日16時,三秀村發生滑坡災害,推倒這三戶房屋墻壁,毀壞房屋附屬物,所幸人員已提前轉移,未造成傷亡。
▲祁門縣祁山鎮地質災害現場圖
此次獲救背后,是黃山市近年來推行的地質災害定向預警發揮作用。
黃山市地處皖南山區,地質構造復雜,是安徽省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區。針對黃山市小氣候頻發、短時強降雨無明顯規律可循等特點,該市探索開展以鄉鎮為單元的小區域、精細化實時定向預警,打通預警信息傳遞“最后一公里”。
與普通大范圍預警不同,定向預警根據實時降雨精確到具體鄉鎮,并向各級相關人員發布預警短信,甚至包括深夜電話。
過去非定向預警時,所有鄉鎮都要動起來,沒有發生險情就可能產生麻痹心理。定向預警可謂“數字哨兵”,更加精準,讓鄉鎮在汛期一線轉移安置群眾時更加堅決。
“雖然有時群眾不理解,但我們寧聽罵聲、不聽哭聲!”黃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說。
定向預警,科技助力避險。仔細排查,守護群眾安全。
6月30日,安慶成功避讓一起滑坡地質災害險情。
當日上午,桐城市唐灣鎮八一村黨支部書記、地災監測員葉遠義,在例行汛期巡查時,發現八一組一戶門前道路滲出渾濁泥水,便立即到該戶屋后巡查,發現山體有長約30米、寬約10厘米的裂縫。
▲桐城市唐灣鎮地質災害現場圖
隨即,葉遠義一面組織該戶和前來探親的親戚一共12人轉移,一面將有關情況報告鎮自然資源和規劃所。
全部人員轉移后30分鐘,該戶屋后山體大面積松動,發生滑坡。險情發生后,省自然資源廳正在一線督查地災工作的工作組,趕赴現場,指揮勘查和削坡減壓。
“根據要求,我們發現一切異常現象都要留個心,做到‘早發現、早響應、早報告’,守護群眾安全。”葉遠義說。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