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今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生前是宣城市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縣監委派出荊州鄉監察專員的李夏,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19年8月10日下午,在績溪縣荊州鄉,年僅33歲的李夏,在抗擊超強臺風“利奇馬”時,突遇山體塌方,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英勇犧牲。扎根基層、為民服務,堅持原則、敢于斗爭,李夏是忠誠干凈擔當的基層黨員干部的標兵模范,是新時代青年紀檢監察干部的優秀代表。
2018年長安鎮大源村,鞋子濕了,李夏光著腳在村民家中登記災情。汪夏寅/攝
一張照片見證人民情懷
在關于李夏的眾多報道中,有一張照片,讓人過目不忘。
照片拍攝于夏季,李夏穿著短袖、挽起褲腳,赤著腳坐在一位村民的家門口。他的腳看上去有些泛白,右手拿著一張紙,紙上寫了很多字,正和身邊的人討論著什么事。
照片是李夏當時的同事汪夏寅拍攝的。那是2018年6月29日,績溪縣長安鎮大源村發生特大洪水,茶源村民組100多戶民房進水,農戶財物損失嚴重。一大早,李夏就和汪夏寅等幾名鎮村干部去往茶源村。當時,由于村口的道路被淹,李夏和同事們繞道發生山體垮塌的山路進了村。他們挨家挨戶清淤核災,幫助村民恢復災后重建。忙到中午,李夏脫下早就灌滿雨水的膠鞋,發現腳已經泡腫了,這那一幕感動了汪夏寅,他也用鏡頭定格,當時李夏還叮囑他,不要亂發照片,他不想讓家人擔心。在同事們的心中,李夏就是這樣一位時刻與群眾站在一起,有著天然人民情懷的人。“有事情,找李夏”成為當地群眾口頭禪。
他把群眾放在心尖
2017年6月起,李夏受命擔任績溪縣長安鎮高楊村黨建指導員。高楊村村級集體經濟比較薄弱,農戶也不富裕,脫貧任務比較重。
在指導高楊村抓黨建過程中,李夏始終把“脫貧攻堅”擺在突出位置。他指導村干部制定了細致的分工,村兩委工作也做得越來越好,給高楊村發展增加了動力。李夏還為高楊村爭取機耕路、污水處理工程等項目,完善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
黃山貢菊生產于黃山市及周邊地區,有藥用價值,價格也不錯,能夠成為一條致富之路。高楊村也有村民種植黃山貢菊,但規模并不大。李夏了解到,主要是因為技術問題。于是他動用熟人關系,自掏腰包從老家黃山請來種植專家給村民們傳授種植技術。高楊村村民自此走上了種植菊花致富之路。
李夏的家在黃山屯溪,距離他工作的績溪縣較遠,一般只有周末才會回家,遇到值班的時候,可能半個多月才能回去一次。他習慣了晚上和家人在手機視頻里見面。他的妻子宛云萍曾說他,“你就是把群眾放在心尖上,把女兒養在手機里。”
堅持原則一身正氣
“紀檢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這是李夏常對同事胡圣子說的話。剛到荊州時,李夏和胡圣子在一個辦公室,他比胡圣子長6歲,在胡圣子的眼中,李夏既是工作認真的領導,又是性情溫和的兄長。
紀檢工作中對犯錯誤的黨員干部進行處分時,他們有時會有抵觸情緒,李夏總是用自己的原則處理得很好。一次,要對一個老黨員進行處分,一開始李夏給他打電話時,這位老黨員說他不在鄉里,但李夏知道對方肯定是躲著自己。跑了幾次沒見到人,李夏還是堅持晚上吃過晚飯后再去一次,果然見到了那位老黨員。“他見面第一句話就笑著對那位老黨員說‘你是躲著我們吧’。”由于李夏的堅持和溝通,那位老黨員最終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接受了處分,并表示今后要加強學習,更嚴格要求自己。
在紀檢監察工作崗位上,李夏敢于較真碰硬,鐵面執紀執法,突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這個重點,主辦參辦問題線索77件,立案審查32件,給予黨紀處分31人次,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延伸。
2019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李夏同志“時代楷模”榮譽稱號。李夏“對黨忠誠最守初心,對職責使命最能擔當,對人民群眾最有感情,對紀檢監察工作最敢較真,對各項事業最講認真”的光輝形象,永遠激蕩在人民心中!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