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據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網消息:6月29日,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發同意宣城市宣州區、寧國市以項目制拓展實施農村改革試驗任務。宣城市宣州區探索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體制機制創新試驗。
據宣城市宣州區探索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體制機制創新試驗方案,宣城市宣州區計劃以農村集體經濟和農業主導產業融合發展的方式,借助融資擔保和銀行的金融扶持力量,探索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體制機制創新,拓寬小農戶增收渠道,推動共同富裕之路邁出堅實步伐。試驗內容主要如下:
建設帶動小農戶發展的“五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一是持續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繼續圍繞家禽轉型升級健康發展需求,實施基礎設施提升、家禽健康養殖綠色增效、現代禽業科技創新提升、智慧農業推進、現代禽業產業集群提升、物流商貿提升、農旅融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業孵化、禽產品品牌提升、禽產品質量安全等十大工程,創新利益共享機制,帶動從事家禽產業的小農戶發展。
二是積極爭創省級水產產業園。以水陽鎮和貍橋鎮為重點,按照“一帶二區四園”的規劃布局(生態旅游觀光帶、生態幼蟹繁育區、精品河蟹養殖區、早熟幼蟹加工園、關聯產品加工園、精品河蟹電商園、宣蟹文化科創園),以種質提升、養殖提升、科技提升、加工提升、流通提升、文化提升等方面為重點,創建省級水產產業園,帶動從事水產業的小農戶發展。
三是建設市、區、鄉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在現有3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基礎上,印發宣州區區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指導意見,指導各鄉鎮街道開展區、鄉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打造一批產業龍頭企業帶動、現代生產要素聚集的農業產業集群,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全面帶動全區小農戶增收致富。
建立健全帶動小農戶增收致富的利益聯結機制
一是國資公司帶動小農戶增收模式。即:由村集體提供產業發展用地,同國資公司組建合資公司,省農擔公司提供融資擔保,銀行向合資公司提供貸款資金,合資公司建成家禽養殖基地交付給龍頭企業運營。從企業繳納的運營承包費用中,合資公司得到還本付息資金,村集體得到固定分紅收益,小農戶獲得股份分紅和工資收入。
二是社會資本帶動小農戶增收模式。由村集體提供產業發展用地,同社會資本組建合資公司,省農擔公司提供融資擔保,銀行向合資公司提供貸款資金,合資公司建成家禽養殖基地交付給該農業經營主體運營。社會資本從經營中獲得還本付息資金和利潤,村集體得到固定分紅收益,小農戶獲得股份分紅和工資收入。
三是扶貧資金帶動小農戶增收模式。村集體整合融資擔保資金和扶貧項目資金建設家禽養殖基地,建成后交付給市場主體運營,以固定收益的方式獲得扶貧資金收益、還本付息和投資回報,小農戶獲得股份分紅和工資收入。
四是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小農戶增收模式。村集體整合自有資金、強村項目等方面資金建設家禽養殖基地,建成后交付給市場主體運營,以固定收益的方式獲得扶貧資金收益、還本付息和投資回報,小農戶獲得股份分紅和工資收入。
強化融資擔保和農村金融對小農戶發展的扶持
一是暢通小農戶融資渠道。發揮宣城市瑞豐農業融資擔保公司的專業性、政策性融資擔保平臺作用,針對小農戶和家庭農場等方面的融資需求,開發或推廣“勸耕貸”等面向“三農”的金融產品,簡化放款流程,降低擔保費率,著力破解小農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二是加強同安徽省農擔公司合作。同安徽省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宣州區設立省農擔公司宣州辦事處,針對宣州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家禽和水產主導產業發展,對每個村(社區)安排擔保授信1000萬元;對主導產業全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實施強鏈補鏈延鏈的,安排擔保授信300萬元。
三是創新銀行貸款產品。同宣城建設銀行、宣城中國銀行、宣城皖南農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根據試驗任務需要,新開發一批扶持農村集體經濟和主導產業發展的金融產品。
預期成效
試驗期計劃兩年,自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預期可以達到壯大主導產業、壯大龍頭企業、壯大產業園區、壯大集體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四壯一增”目標。
新建家禽智能立體化生態標準化養殖基地50個左右,到2023年,全區家禽產業總值翻一番,達200億元以上。
培育或引進禽業上市公司1家,新增產值超10億元的禽業龍頭企業2家、產值超億元的禽業龍頭企業10家以上。
2021年新增經濟強村20個以上,總數達80個;到2023年,每年增加農村集體經營性收入1500萬元以上,經濟強村總數達120個。
通過吸引小農戶就近就業、參與項目創新創業、集體經濟組織分紅等方式,帶動小農戶增收,到2023年,參與試驗的村(社區)股改分紅比例達到100%,小農戶收入增速高于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居民收入增速。
宣城市宣州區地處皖東南、皖蘇浙省際交匯區域,素有“寧蕪之屏障,徽杭之項背”之稱,是安徽省融入長三角城市群的前沿陣地。全區轄26個鄉鎮街道、219個村(社區),人口86.6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9.34萬人;國土面積2533平方公里,擁有耕地131.24萬畝、林地145.4萬畝、水面54萬畝,享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