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作為古徽州主要區域,黃山市各地的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很多,如板凳龍、黎陽仗鼓、許村大刀舞、歙縣汪滿田魚燈、祁門目連戲、三陽疊羅漢等非遺民俗。其實,黟縣的世界文化遺產地宏村古村落,也有傳統燈會——“鬧花燈”民俗。目前,當地正在全力這一失傳的民俗。
黟縣宏村承志堂,前廳中門之上,有一長幅圖案“百子鬧元宵圖”,雕刻著100個小男孩,在舞龍燈、獅子燈、鳳燈、魚燈和其它各樣花燈,千姿百態,惟妙惟肖,展現了徽州民間鬧元宵的喜慶畫面。這項非遺民俗活動,就是宏村雉山“鬧花燈”時的情景,可謂是一幅黟縣明清時期百姓鬧燈會時真實寫照。
放燈、觀燈、賞燈、吃元宵、打燈謎,以前也是黟縣百姓一年中必鬧之習俗。據有關史料記載:燃燈之俗,始于漢代,徽州在歷史上是一個移民之地,史歷三次大遷徙,隨之也將始于北方的燃燈習俗傳入。徽州的歲時節慶習俗漸漸融入中原的特點,至唐宋時期逐漸固定下來,成為具有徽州特色的歲時節慶習俗。
目前,為重新復活這項精彩民俗,黟縣宏村正在組織人力挖掘整理,通過資料搜集等方式恢復這些花燈民俗的制作細節,很多年輕人也積極參與。預計,今年中秋節,宏村花燈有望亮相,到時候就能給黃山人以及游客驚喜了。
黃潔 方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吳永泉
編輯:唐恒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