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近日,安徽省統計局發布我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解讀。解讀稱,安徽常住人口平穩增長,家庭戶規??s??;人口文化程度提升,人才紅利顯現。具體發下:
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變化帶來的挑戰,對于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我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面查清了全省人口數量、結構、分布等方面情況,準確反映了全省人口變化情況。
一、常住人口平穩增長,家庭戶規??s小
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為6102.7萬人,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152.7萬人,增長2.57%,年均增長0.25%。受育齡婦女人數持續減少等因素影響,我省人口年均增長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28個百分點。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16個市中,有6個市常住人口增加。分別為:合肥、阜陽、亳州、蚌埠、蕪湖、滁州,分別增加1912854人、600351人、146187人、131941人、99353人、49186人。合肥市常住人口超過阜陽市,成為我省第一人口大市。2020年,常住人口超過800萬人的市有2個,常住人口居前五位的市合計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為52.90%,比十年前提高了2.71個百分點。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省內人口的集聚程度進一步提高。受生育水平下降、遷移流動人口增加、年輕人晚婚晚育、婚后獨立居住等因素的影響,家庭戶規模繼續縮小。全省常住人口中,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由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09人減少為2020年的2.61人。
二、城鎮化快速推進,人口流動趨于活躍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559.5萬人,占58.3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543.2萬人,占41.67%,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1001.8萬人,鄉村人口減少849.1萬人,城鎮人口比重上上升15.34個百分點。16個市中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城鎮化進程超過70%,增長較快。隨著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加快,更多鄉村人口有動力、有能力加入到流動人口大軍中來。加之,高鐵、高速公路等交通網絡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出行更加便捷,鄉村人口向城鎮轉移趨勢愈加明顯。同時,我省城鎮化進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城鎮化水平依然偏低,我省城鎮化率仍低于全國5.56個百分點,居中部六省第5位。二是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合肥依然是城鎮化率最高的市,但與城鎮化率最低的市之間的差距由2010年的33.90個百分點增大為40.31個百分點。10年間,城鎮化水平總體呈現南方城市增長速度快于北方城市的特點。
我省當前仍然處于城鎮化率有潛力以較快速度提升的發展機遇期,“十四五”時期可突破60%的城鎮化率,鄉城之間還將出現大遷移大流動的現象。在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推動下,成為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隨著我省經濟活力不斷增強,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省內城市之間、城鄉之間人口流動日趨頻繁。2020年,省內流動人口為1232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737萬人,增長148.9%。省內流動人口增加的同時,流向省外的人口也在低速增長。近些年我省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經濟體量、工資待遇、城市發展水平等相比周邊發達省份仍有差距,我省作為一個人口外出大省的現狀沒有改變。2020年,我省流向省外的人口為1152萬人,占常住人口18.9%,其中主要流向蘇浙滬,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流出人口增加114萬人,增長了11.0%。雖然,外省流入人口總量較少,但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2020年,外省流入人口為155萬人,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83萬人,增長115.8%,我省對省外人口的吸引力明顯增強。
三、少兒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
2020年,我省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174.3萬人,占19.24%,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1.47個百分點,少兒人口比重上升,表明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單獨二孩”和“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減緩了生育率下降的趨勢,2017年還迎來生育小高峰,隨著適齡生育群體生育意愿的釋放,2018年后進入生育政策調整后的平穩期。未來,“全面兩孩”政策依然會對我省人口均衡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2020年,我省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為1146.9萬人,占18.79%,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3.78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為915.9萬人,占15.01%,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4.78個百分點。16個市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全部超過7%,其中有12個市占比超過14%。國際上通常認為,一個國家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過10%或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過7%,就進入了老齡社會,65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4%,即進入深度老齡社會。我省在1998年就進入老齡社會,早于全國兩年,本次普查表明我省已向深度老齡社會轉變?!笆奈濉睍r期,20世紀60年代出生高峰所形成的更大規模人口隊列會相繼跨入老年期,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將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挑戰。
2020年,我省常住人口中16-59歲人口為3708.7萬人,占60.77%,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人數減少196.0萬人,比重下降4.85個百分點。雖然與2010年相比,我省勞動年齡人口減少、比重下降,人口紅利有所減弱,但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勞動年齡人口總規模依然龐大。
四、人口文化程度提升,人才紅利顯現
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10.5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11.3萬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058.1萬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640.1萬人。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28年提高到9.35年。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提高6547人,擁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提高2454人,初中、小學文化程度的下降。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274.0萬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210.4萬人,總人口文盲率由8.14%下降為 4.49%,下降3.65個百分點。人口文化程度的提高,反映了十年來我省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以及掃除青壯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
十年來,我省人口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帶來了機遇,也迎來了挑戰。如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育齡婦女人數減少,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對于這些變化需要我們以全面的視角把握人口變化,以辯證的思維看待人口變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充分運用普查資料加強人口形勢研判分析,加強人口發展的前瞻性、戰略性研究,加快推進與人口因素相關各項政策的落地落實,在新發展階段更好地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