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漁鼓道情,是蕭縣最古老的曲種,它又稱梆梆筒子,是一種安徽省的漢族戲曲劇種。4月23日下午,蕭縣龍湖公園,“皖美”安徽大型全媒體集中采訪團老遠就聽到歡快動聽的歌聲,一群老年大學的老年學生正在大家表演漁鼓道情節目《漁鼓聲聲話時代》。
一人邊演唱邊伴奏,右手拍擊漁鼓,左手敲擊竹板作為伴奏,敲打漁鼓配上說唱,就成了漁鼓道情這種演藝形式。蕭縣老年大學校長張秀珍介紹,傳說 明萬歷年間,就有道情藝人演唱;清代,蕭縣藝人薛本信吸收當地民歌號子和其他曲種音樂,自創多種花腔,豐富了寒腔漁鼓曲調,故又稱做“薛派花腔漁鼓”;主要在皖北、豫東地區流行。曲目內容貼近生活,貼近民眾,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很高的藝術價值,深受百姓喜愛。
2011年5月,蕭縣漁鼓道情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們老年大學也會編排漁鼓道情曲目,其中《唱唱我們的小康生活》2021年代表安徽省演藝團隊首次登上了央視十七套‘農家院里過大年’春晚欄目,我們也會繼續創新、傳播和發揚地方傳統文化。"張秀珍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呂歡歡 攝影報道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