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4月16日下午,安徽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21年一季度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情況。截至今年3月底,安徽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5032家,簽約入駐477個項目,協議引資額3317.76億元。
今年以來,安徽自貿區重點在營商環境、投資貿易、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金融服務、區域聯動等領域開展積極探索,初步形成了一批制度創新舉措。其中,綜保區外發加工、集團保稅監管、跨境電商集成式孵化、個性化金融、保險服務等制度創新成果已經成效初顯。
科技創新方面,3月16日,安徽科技大市場合肥高新市場窗口正式對外受理業務。合肥片區探索“五位一體”的多元化科技創新投融資服務體系,發起設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定向投資基金,引入外部投資超15億元,已累計投資孵化企業超過150家,獲得各類知識產權授權900余項。蕪湖片區設立“自貿人才訂單班”,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蚌埠片區搭建硅基、生物基產業專利數據庫,建立知識產權法庭,提升科技成果保護和轉化水平。
產業方面,安徽自貿區編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方案,推動第三代半導體、石墨烯相關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完成投資約10億元。同時,加快合肥片區國家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建設,部省共建“中國聲谷”,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16家,帶動項目投資517億元。推動蕪湖片區“車—路—云”一體化協同與5G通訊融合,建設輕軌點至工廠區智慧接駁,打造高效的智慧化交通體系。將金融服務積極嵌入蚌埠片區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鏈發展和供應鏈環節,為硅基材料企業投放金融支持93.24億元,支持新型顯示、光伏玻璃、特種玻璃產業鏈和泛石英材料產品群“三鏈一群”體系建設;為生物基新材料產業提供金融支持29.64億元,助力建設千噸級聚乳酸纖維生產線。
開放發展方面,一季度,合肥中歐班列共計開行108列、同比增長33.3%。截至3月底,中國(安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有17類項目功能在推廣應用,累計申報量達576.7萬票,貨物申報、空運艙單、運輸工具等主要業務覆蓋率均達到了100%。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