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數百個網格員分布在城市各個角落,發現社會治理問題及時向指揮中心反映,指揮中心再向責任單位“派單”,要求他們及時回應或解決,并根據問題處理的時限對責任單位進行考核……2021年初,滁州市南譙區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為南譙區社會治理精細化、現代化帶來一股新風。南譙區通過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努力建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推動平安南譙建設邁上新臺階。
鼠標一點,大事小事一目了然
走進南譙區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超大屏幕,全區社會綜合治理的各個環節都實現了數據“可視化”,工作人員點一點鼠標,就可以了解社會治理相關事項的辦理進展,囊括了綜治、城管、應急、環保、公安等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
社會治理“一鍵觸摸”。
南譙區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一上線就派上了大用場。據該指揮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時值春節前后,為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南譙區對全區返鄉人員及冷凍食品進行登記和備案。
分布在各村(社區)的網格員在轄區摸排情況后,通過手機就能將信息上報,為科學防控提供了數據支撐。該系統上線兩個多月以來,已經登記社會綜合治理案件2萬多件。
“以前居民將問題反映上來以后,不能對解決全過程進行監督,容易不了了之,還不能對責任單位追責。”該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綜合指揮中心打破部門壁壘實現多網融合,通過規范化的業務流程實現閉環處置,讓社會治理更具有“可追溯性”,督促責任單位重視起來,從而提高社會治理的有效性。
“現在社會治理事項主要由網格員上報,未來會接受普通市民報告案件。”該中心工作人員表示,該系統技術較為先進,利用行為識別、深度學習等技術,還能實現重點人監管、非機動車亂停放、暴露垃圾等高頻次社會治理事件的自動抓拍、自動報警,提高社會治理效率。
社會治理,靠科技更靠責任心
如果說南譙區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可能偏重于城市管理,那么南譙區章廣鎮社會治理服務平臺則更側重于鄉村綜合治理。日前,記者來到章廣鎮探訪了這一平臺。 黨的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秸稈焚燒、鄉村旅游……章廣鎮社會治理服務平臺涵蓋了鄉村治理的方方面面。
“我們鎮給70歲以上老人發放了智能手環,手環監測的他們的心率等數據都會及時上傳到平臺上,老人們遇到緊急情況還可以一鍵報警,我們的工作人員可以幫他聯系家人或撥打急救電話,及時提供幫助。”章廣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章廣鎮兩個億元農業產業項目種植大棚內的數據也會實時上傳到該服務平臺,大棚內的氣溫、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一目了然。 “如果數據不利于大棚內作物生長,系統會自動發出預警,供企業及時作出調整。”
“平臺上的林長制與秸稈禁燒這一塊的數據,是通過我們安裝在幾處鐵塔上的傳感器獲取的,這些儀器特別敏感,經常會因為村民燒柴做飯而誤報,但即使這樣,我們也會通過平臺調人前往,核實相關情況。”章廣鎮相關負責人說。社會治理雖然有了高科技加持,但每個工作人員都以更強的責任心來對待這個任務。
紅色引領,推動治理力量下沉
南譙區在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基礎上,還深入實施“紅色匯治”工程。全面提高各級黨組織的引領力、組織力、落實力,加快構建城區基層黨建新格局。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黨建引領作用,完成在全區網格建立黨小組,多網格設立黨支部。符合條件的物業企業和業主委員會黨組織要應建盡建,加大業主委員會成員資格審查力度,業主委員會成員中黨員占比50%以上。
在人員密集區設立一批“紅色驛站”,作為基層議事和網格員、黨員報到等的服務場所,深化在職黨員“雙報到雙服務”,參與紅色網格基層治理工作,推動問題解決在基層。推進社會治理力量向基層下沉,配齊配強鎮街政法委員,落實待遇,加強和穩定各級綜治隊伍建設。
充分用好地方事權,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建立并完善辦事指南和工作規程,實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推進“安康碼”賦能應用,實現“一碼通辦”。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全覆蓋,村級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和辦理(代辦)事項不低于90%,整合完善皖事通APP、服務熱線、南譙區人民政府微信公眾號等渠道,構建微端融合、服務聯動的政務服務體系,廣泛收集民情民意。
記者手記
鼠標一點,一目了然。在南譙區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一張大屏, “看遍”轄區角角落落。在今年這個社會治理提效年,南譙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建設全市社會治理首善之區為目標,探索具有南譙特色、時代特征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千條線”納入“一張網”, “一張網”管好萬千事,這張“網”看似靠科技進步,實則更靠深入千家萬戶的網格員,是他們張開這張有溫度的“網”兜住了老百姓的幸福日常。
鄭慶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王吉祥 葉素健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