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2021年4月1日下午14時30分,歐洲投資銀行貸款長江經濟帶珍稀樹種保護與發展項目啟動會在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正式召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安徽省林業局、安徽省財政廳相關領導以及各項目市、縣(市、區)相關領導會參與了此次會議。會議上全面介紹了安徽省項目實施進展情況,有關項目市、縣(市、區)政府負責同志就項目建設工作情況進行交流、學習。此外,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世行中心副主任李忠、安徽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邱輝以及安徽省財政廳政府債務管理處副處長余禹就項目建設提出相關建議。
啟動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世行中心副主任李忠表示,當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環境問題,備受國際社會關注,借用國際資金、加強與國際金融組織的合作是林草行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國際金融平臺,不僅可以爭取優惠的待遇和治理資源,又可以推動我國生態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可以達到一舉多得的成效。本次項目貨幣貸款3.3億歐元,是目前國家林草局組織實施的最大貸款項目,項目涉及四川、江西兩省,并首次探索世界銀行和歐洲投資銀行聯合投資的模式。安徽省項目緊緊圍繞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著眼珍稀樹種保護與發展精準提高森林質量,更好的發展森林的生態功能和多種效應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經營,在全國范圍內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對深化全國林業改革、擴大改革開放、提升林業現代化建設、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會上,安徽省林業外資項目辦公室主任黃先青就項目基本情況做出介紹,該項目于2016年8月由安徽省發展改革委與安徽省財政廳和林業局聯合申報,2019年2月,歐投行董事會正式批準了該項目。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安徽省政府先后與歐投行和財政部簽署了項目協議和轉貸協議,至此,該項目在安徽省落地。該項目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其中歐投行貸款一億歐元,國內融資7.5億元。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新造多功能人工林、現有林改培和改擴建苗圃以及經營人力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通過森林經營增加森林資源、改善森林生態系統和減緩氣候變化等,貸款范圍涉及滁州、六安、宣城、池州、安慶、黃山六市以及十三個縣(市、區),項目建設期為5年(2019年—2023年)。貸款期限25年,其中寬限期為5年。
據了解,該項目的目的首先在于增加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狀況,提高生產和管理能力,以促進和帶動項目區及周邊地區的森林可持續發展。其次是增加鄉土珍稀樹種用材林面積,加快生態環境恢復進程,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三是全面提高項目區及周邊地區的林業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并注重將國外先進生產技術、管理經驗與項目區生態環境發展規劃和建設重點相結合,普遍提升社會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認知度和認同感。
此外,安徽省財政廳政府債務管理處副處長余禹介紹道,安徽省財政廳與安徽省林業局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就在利用國外貸款方面開展了頗有成效的合作,而近兩年來又在開展國際合作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連續實施了歐投行營業項目,實現了安徽省與歐投行合作方面“0”的突破。同時,這次項目也是安徽省最大的林業利用外資項目。
會議最后,安徽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邱輝表示,該項目最終選擇歐投行基于以下兩點。首先是實惠,償還期25年,寬限期5年,貸款利率低,相比以往與世界銀行貸款合作項目無需承諾費、銀行手續費等。二是先進,該項目指導思想是貫徹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地位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保護為主、生態惠民,而歐洲的森林可持續經營理念比較先進,這些理念與長江經濟帶發展高度契合。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歐洲投資銀行貸款長江經濟帶珍稀樹種保護與發展項目將會取得生態、社會和經濟三重效益。包括增強涵養水源能力,減少水土流失、增加碳匯能力、維護生物多樣性;提升安徽省木材資源儲備;增加就業機會、帶動林業經營水平的提高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見習記者 孫召軍 攝影報道
編輯:唐恒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