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關于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的建議引發熱議,這種便于非專業人員使用的急救設備被譽為“救命神器”。近日,安徽交控驛達新橋等6對服務區新增了一批AED,并對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確保高速旅客休息時“有備無患”。
3月29日,記者在新橋服務區入口體溫檢測臺上看到,AED與醫藥箱等應急服務設備擺放在醒目的位置。AED全稱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一種能夠自動識別異常心律及時消除室顫,讓心臟的竇房結重新開始工作,繼而使得心跳恢復的急救設備,擁有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使用安全且操作簡單等特點,適合非醫護人員在緊急狀態下使用。
據了解,每年我國心源性猝死發病人數大約54.5萬,而80%以上心源性猝死案例發生在醫療機構之外。有效搶救必須在患者發病最初4分鐘內進行,一旦超過“黃金4分鐘”,死亡率極高,即使最終得以搶救,也會使腦細胞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使用AED是迄今公認的院前制止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方法。
由于高速公路封閉性特征,服務區一般離急救機構較遠,為了保障旅客發生緊急情況下的生命安全,驛達公司前期在豐樂、肥東、福山、九華山、龍門寺、新橋6對服務區試點采購了一批AED設備。為確保司乘人員發生意外時得到及時有效處理,該公司邀請合肥市紅十字會應急救護資深培訓師對6對服務區共18人進行專業培訓,參訓人員均通過了相關資格考核。據驛達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救命神器”還將在其他服務區逐步推廣安裝。
孫金山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