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3月9日,記者從安徽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獲悉,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安徽省在2020年10月出臺了《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實施方案》明確了分階段目標:2020年底,在全省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在合肥市城區內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在全省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和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5年塑料購物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塑料包裝袋、編織袋、膠帶……這些在日常消費生活中廣泛使用的不可降解塑料制品都將面臨禁止或限制使用。
為了了解禁限塑新規在安徽省消費領域的落實情況,進一步發揮消費側對禁限塑新規的推動作用,依據長三角消保委聯盟統一安排,安徽省消保委從2021年1-2月開展了安徽省禁限塑新規消費專題調查。調查主要有二方面內容,一是開展百余次市場消費體察(檢查)、二是開展線上線下消費者問卷調查。
相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市場消費體察(檢查)情況
本次市場執行情況調查,采用明查和暗訪相結合的形式。針對國家規定于2020年底實行禁限塑的場所和物品。具體為:合肥市的商場、超市、書店、藥店、餐飲堂食(大中小)、餐飲外賣使用的塑料袋和塑料吸管;其余省轄市城區內餐飲堂食(大中小)中使用的塑料吸管。
全省共體察(檢查)企業317家,均為消費者認可度高,日常消費較多的熱點企業,既有大型的商超、飯店,也有小型的快餐店、便利店、奶茶店。
主要結果:317家體察單位中,存在問題的有101家,占31.9%。
從上圖看出,禁限塑新規執行情況較好的是大中型商超和較規模餐飲店,如合家福超市、永輝超市、天鵝湖大酒店、肯德基、老鄉雞等。而藥店、書店、小型超市(便利店)、餐飲外賣執行情況較差。如,本次調查12家藥店中沒有一家使用了可降解塑料袋,包括合肥大藥房、百姓緣、國勝等較大規模的藥店。
一、消費者問卷調查情況
(一)消費者對政策的認識和感知情況
1、消費者對“禁限塑”有非常高的知曉度和支持度,但是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較低
消費者問卷調查顯示,表示知道禁限塑新規的比例高達94.3%,有87.9%的消費者支持禁限塑新政策,但是在問及具體的政策如何規定時,完全正確的比例僅為2.0%,且與學歷并不相關。
2、超5成的消費者感受到了禁限塑新規的執行
(二)不同消費場景,消費者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包裝的情況
(三)簡單替代無法滿足消費者復雜消費需求
消費者支持禁限塑,也愿意為綠色消費支付更多的費用。但前提是可降解的替代品要讓消費者有好的體驗。本次調查聚焦了“無紡布環保袋”、“紙吸管”、“餐飲打包需要”三個方面,調查結果表明,完全靠簡單替代是無法覆蓋紛繁復雜的消費場景和消費需求。
1、環保袋實用率不足,使用習慣仍需培養
2、紙質吸管認可度差,尚需技術改進
目前替代不降解塑料吸管的紙質吸管因為體驗度差而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同。因此,有專家建議應進一步進行技術改進,如從產品包裝上改為帶吸口的杯蓋或者改變飲品配方,讓消費者不用吸管仍然能獲得很好的口感。
3、消費者對餐飲打包袋的安全狀況存在顧慮和擔憂
禁限塑新規豁免了用于盛裝散裝生鮮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連卷袋、保鮮袋等。但調查表明,因為可接觸食品的塑料袋并沒有相關標識, 65.1%的受訪者對商家提供的食品包裝袋是否安全表示懷疑(無能力判斷)。又如,在體察中有不少在小餐飲店就餐的消費者對店家提供的重復使用的餐具衛生狀況表示不放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