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如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滁州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近年來,滁州市縣域醫共體“天長模式”、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定遠模式”向全國推廣,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的分級診療格局初具雛形。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滁州市市長許繼偉帶來了一份《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的建議》,希望多措并舉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此外,滁州市承擔了國家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任務,許繼偉建議國家進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推動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激發農村集體土地資源要素活力,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
建議建立全國統一標準的衛生信息平臺
“我們滁州市下轄的天長市2017年以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開招錄專業技術人員95名,已辭職15人,優秀人才引不進、業務骨干留不住。” 許繼偉坦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亟待重視解決。他建議,國家出臺政策,提高基層醫務人員津補貼等標準,逐步實現縣、鄉公立醫院醫務人員同職稱同待遇,調動基層醫務人員積極性;通過考試將村醫納入鄉鎮衛生院編制內管理,逐步實現村醫由鄉鎮衛生院派駐,穩定村醫隊伍。
全國人大代表、滁州市市長許繼偉。
除了人才之外,基層醫療設備更新相對滯后。“按照國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備配備標準,診療必備的彩超、生化分析儀、心電圖機等醫療設備接近或超出使用年限的占40%以上,基層的醫療服務設施有待進一步提升。”許繼偉建議,國家盡快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合理確定省、市、縣三級財政配套資金,加大基層醫療機構資金投入,及時淘汰更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老化設備,推進縣、鄉、村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在加快信息互聯方面,許繼偉希望國家衛生健康部門完善頂層設計,建立全國統一標準的衛生信息平臺,實現縱向互聯。同時,加強與國家信息管理部門協調合作,實現衛生信息平臺與醫保、民政、公安等部門信息系統的橫向互通。
建議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配套政策
2020年9月20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批準滁州市承擔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任務。“省委、省政府批復滁州市《試點實施方案》以來,全市上下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精神,主動擔當作為,全面動員部署,穩慎有序推進,但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法律制度方面的困難和問題。”許繼偉舉例說,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20年1月1日起實施)第63條明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出讓及其最高年限、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抵押等,參照同類用途的國有建設用地執行。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許繼偉說,目前該辦法尚未出臺,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缺乏具體依據。
許繼偉建議,國家盡快出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辦法》,在入市主體、途徑范圍、交易規則和收益分配等方面作出規定,推動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激發農村集體土地資源要素活力,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
“試點地區開展宅基地使用權抵押,需法律另行規定或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許繼偉建議,授權開展宅基地使用權抵押。建議參照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市大興區等232個試點縣(市、區)、天津市薊縣等59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分別暫時調整實施有關法律規定的決定》(2015年12月27日通過),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包括滁州市在內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地區,暫時調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關于限制宅基地使用權抵押的相關規定,以便試點地區探索落實農村土地的用益物權,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有效盤活農村資源、資金、資產。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