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月7日下午,寧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與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宣城中心支公司簽約,為該市989株古樹名木買保險。今后,寧國市的古樹名木在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病蟲害原因遭到損害時,古樹損失及施救費用和第三者人身傷亡及財產損失責任都可獲得保險公司賠償。據介紹,這是省內古樹名木投保第一單!
古樹保護資金來源亟待拓寬
據介紹,寧國市目前登記在冊納入名錄管理的古樹名木共989株。其中,一級23株、二級121株、三級845株,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生態文化資源。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2月7日從寧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了解到,寧國市每年古樹名木的保護資金主要來自該市財政每年預算安排專項資金、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及切塊安排各類獎補資金。“古樹名木保護資金來源渠道和保障機制雖然比較穩定,在正常的年份沒什么問題,但就怕遇到臺風、洪水等自然災害。”寧國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寧國市多次遭遇臺風、山洪等自然災害,古樹名木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保護工程加大,資金需求比常年多了不少。
2020年7月,寧國市在全省率先舉辦“首屆古樹名木冠名權公益拍賣”活動,探索以公益捐助方式來拓展保護投入渠道,取得了初步成效。
每株古樹名木每年保費45元
今年,寧國市再次創新探索古樹名木保護資金來源渠道。2月7日下午,寧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與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宣城中心支公司簽訂寧國市古樹名木綜合保險合同,為該市989株古樹名木買了一份保險。
該保險合同顯示,每一株古樹的保費是45元,保險項目分為主險和附加險。主險是指古樹損失及施救費用保險,若古樹名木因為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病蟲害的原因,造成流失、掩埋、傾倒、傾斜、蛀干 (蛀枝)、枯萎以及主干分枝折損事故的,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對發生必要而合理的施救包括查勘鑒定費用負責賠償。附加險是指第三者人身傷亡及財產損失責任保險,若古樹名木因主險中所列原因發生傾倒、傾斜、折斷以及主干分枝折損掉落等情況,導致第三者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的,依照法律規定應由被保險人承擔的經濟賠償責任,保險人按照本保險合同約定負責賠償。污染和人為盜伐造成的古樹損害不在賠償之列。
保險金額方面,主險的每次事故賠償限額為3萬元/株,單次事故最高賠償限額30萬元/次,累計賠償限額700萬;附加險中醫療費限額2萬元/人,每次事故人身傷亡限額20萬/次,累計賠償限額700萬。
“開展古樹名木綜合保險目的是以市場化理念加強古樹保護,既補充古樹受外力造成損毀產生的施救保護資金問題,又有效減少和避免可能造成的第三者財產與人員意外風險。”寧國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一位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寧國市還將結合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探索優先認建認養古樹名木,來豐富保護形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
編輯:唐恒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