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春節臨近,又到了家家戶戶“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時刻。記者了解到,全國各地多家博物館紛紛推出富有新意的文創產品,對聯、橫批、福字、門神每一樣都大有來頭。記者了解到,來自安徽博物院的“安博年禮”禮盒也加入了祝福序列。千年歷史回響,登上百姓門楣,誠意和祝福也伴隨著這些圖案和文字傳遞在節日的氛圍里。
“安博年禮”融合徽文化氣息
在網購平臺上,來自安徽博物院的“安博年禮”禮盒受到不少關注。這一產品設計源自“鶴鹿同春”和“吉祥如意”兩對館藏徽派建筑拱撐,選自其中帶有吉祥如意的動植物元素和傳統圖案,對元素進行二次創作,并在設計中沿用吉祥如意拱撐上代表徽州人家的徽州建筑門樓圖案與吉祥物的組合方式,突出徽州人家與代表吉祥福壽寓意的動植物關系,傳達新春祝福,極具徽文化氣息。
記者了解到,對聯圖案取自游春圖人物門罩磚雕中的獅子紋樣,字樣取自新安畫派黃賓虹山水畫《山水圖屏》款識“水影山光翠蕩磨,春風波上聽漁歌。”紅包取材自徽州隔扇門的部分紋樣,取名為寶鴨穿蓮、松鶴延年、錦上添花、喜鵲登梅,分別寓意“狀元及第逢考必過”“人如松鶴般高潔、長壽”“好上加好、美上添美”“喜報春光”,而福字和靜電窗花則取材自云中白鶴磚中的祥云云紋與浩然堂款粉彩描金盤中的纏枝蓮紋、團壽蝙蝠紋,寓意福壽連年。
來自黃山在杭州工作的劉先生告訴記者,今年家里親朋饋贈以及自己購買家里已經攢了不少新年福包,他最看重這份來自家鄉的美好寓意,也打算在貼對聯的時候,跟孩子們說說這背后的文化故事。
御筆文豪鐫刻新年祝愿
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一向受到追捧。記者注意到,2021《宮里上新》福筒為故宮文創的粉絲重現紫禁城賀歲慶新、迎祥納福的盛大景象。將福筒輕輕轉動,紫禁城的華燈便隨著視線流轉,一幕幕非凡的景象,令人如置身其中。對聯來自康熙皇帝為延禧宮題的一副著名楹聯,“麟游鳳舞中天瑞日朗風和大地春”,橫批則是雍正皇帝題的“福喜盈積”。對聯用長卷式的插畫,演繹一幅徐徐展開的紫禁城新春潮玩畫卷。對聯套裝內還有福字兩個、揮春兩幅,揮春的文字為康熙皇帝在宮中所題的“歡樂有福、四時吉祥”。
除皇帝御筆所書祝福,在國內博物館推出的賀歲文創產品中,也不乏書法大家之作。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鐫墨留香”新年禮盒以中國書法為主題。博物館從碑林四千多方名碑,一萬多件藏品中挑選,將王羲之、顏真卿、張旭懷素等文人筆墨融入產品,整個禮盒文化氣息濃厚。禮盒中的書法也是大有講究,禮盒中的大春聯取自顏體創始人顏真卿的筆墨,顯示君子氣度,四字小春聯則是來自顏真卿《多寶塔牌》中的名句“勵精行通”“身心泊然”,有著“愿你無論身處何處,都怡然自樂”的祝愿。
游藝珍寶亮相傳遞新春福味
此外,還有不少博物館的新年文創都充滿了想象力。來自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食來運轉”新年禮盒靈感來源于館藏的明代《食物本草》。禮盒的包裝和內含的對聯、福字、紅包上的圖案,來自《食物本草》中的葫蘆、石榴、花生、柿子等“可以吃”的吉祥圖案。禮盒里還配了裝有艾草、繡著葫蘆的香包,讓你在新一年福祿、健康傍身,更有一份薺菜種子取“聚財”之意,等待你在開春種下,“食來運轉”、福氣發芽。
成都博物館的天官賜福禮盒套裝取材于館藏的清代《天官賜福》皮影:對聯上的皮影道具燈籠,福字上的頭戴丞相帽、身穿繡龍袍、腳踏祥云的天官,揮春上象征財源滾滾的財神,以及社火、舞龍等年味十足的喜慶元素,讓古老的民間藝術為傳統的春節增添了更多喜氣。無論是運用的燙金工藝、福字對聯上的肌理紋路、鏤空處理,都讓整套禮盒的美感升級。
敦煌研究院的莫高春暉禮盒內,飄逸靈動的飛天、各種奇珍異寶、吉祥瑞獸,瞬間將你帶至敦煌石窟,與千年的絲路榮光面對面。對聯、福字中處處可見花草繁茂、枝葉相連,8個利是封的圖案,來自于敦煌壁畫中的野牛、獅子、鸞鳳、巨龜、大魚、香爐、虎紋、靈鳥,代表了牛勁沖天、萬事如意、富貴平安、年年有余等所有美好的祝福與心愿。
記者了解到,這些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和喜慶元素的新年文創,價格也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不少產品都在網購平臺上受到消費者的追捧,期待這些揮春的文圖能夠裝點門楣,迎來紅紅火火的新一年。
陳秋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