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區,是安慶市的始源之地,因大觀亭而得名。 “干”字當頭,砥礪奮進。 “十三五”期間,大觀區堅持創新引領,立足“一區多園”產業布局,增進民生福祉、完善社會治理,實現了地區生產總值較“十二五”末翻一番,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穩居全市第一方陣,成績單蔚為大觀。聚焦高質量 ,實現新跨越。大觀區將打造環保產業集聚地、現代物流新高地、智慧農業示范地、科技創新集成區、城鄉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全面綠色轉型樣板區、社會治理示范區,開啟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大觀建設新征程。
民生福祉匯聚一區精氣神
大觀區作為老工業區,轄區內的石化集賢路片區是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的首位產業板塊,為這宜城板塊貢獻了大量的稅收和工業增加值。然而,這片人口密集、產城融合的老工業區,老廠房、老小區、老設施較集中,又成為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的最大短板。 “曾經閉塞不通,現在井然有序;曾經電線縈繞,現在鳥語花香。”提到近些年社區環境的變化,大觀區華茂社區居委會主任朱鳳梅說。
貫徹“六穩”重大項目開工。
“變化得益于大觀區實施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大觀區重點工程建設處工程管理科科長鄭長安告訴記者,目前紡織西村、石化一村等10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壕埂街、集賢南路等5個公共停車場正加快推進;除此之外,該區已經完成棚戶區改造363套、面積4.5萬平方米,分配保障房601套。
老舊小區改造只是大觀區補齊短板,促進老工業區轉型升級,統籌城鄉加快發展的一個縮影。 “十三五”期間,大觀區通過推進“城市雙修”、海綿街區建設、棚戶區改造等,使城市品質持續提升。
一批城市重點路網建成通車,15.8公里“四好農村路”完成建設,20條城區道路改造完工;沙漠洲生態公園一期等8個城市微公園建成開放,石化衛生防護綠化帶完成建設;城鄉環衛一體化深入實施,啟動菱湖街道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和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區建設,加快轉變農村飲用水管理運行方式,成功收購沁海水廠等3家民營供水企業……
城市更美了,家園更靚了。 如今,走在大觀區的大街小巷,映入眼簾的是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匯聚起一城精氣神。
“一區多園”打造增長新引擎
2020年12月底,在大觀經濟開發區環保涂料產業園,安徽凈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對投入試生產設備的最后一次調試。 “我們公司是第一批入駐大觀經開區涂料產業園的企業,剛來時這里還是一個個小山包。現在園區路、水、電、蒸汽等硬件配套一應俱全,只用了一年時間。”該公司總經理劉珍明說。該項目建成達產后,將形成年產6934噸鋰電容正極電子涂料的生產能力,實現年產值3.6億元,稅收2600萬元。
重點企業菱湖漆生產線。
從2018年底開始,面對發展空間受限、資金要素缺乏等困境,大觀經開區上下同心、主動作為,創新融資方式,將一個個難題逐步化解,目前,環保涂料產業園已落戶企業7家,一期規劃面積428畝。
記者在大觀區涂料產業園看到,挖掘機揮舞著長臂,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廠房,好一派干事創業的場景!據大觀開發區黨群部工作人員介紹,截至目前,大觀經開區年產5萬噸的新型涂覆材料、年產4萬噸的絕緣涂料、曙光新材料制造產業基地等6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已開工建設,德萊美潤滑油等一批億元以上重點項目相繼簽約。
企業快速落地投產緣于服務的全面升級。近年來,大觀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搶抓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機遇,等高對接,全面融入。深化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全面實施“雇員制”,啟用“2號公章”,下放審批權限22項。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立營商環境‘1+9’制度體系,31個部門9個鄉鎮街道40個村社區、共4930項服務事項集中辦理,事項辦結時限平均壓縮至 1.4 個工作日,企業代辦服務中心 7×24小時不打烊。”大觀區投資服務中心主任劉志乾告訴記者,大觀區行政服務中心開設長三角一體化專窗,7類高頻證照跨省連通,30項企業服務、17項個人服務“一網通辦”。
目前,大觀區環保涂料產業園基本建成,綠色建材產業園全面建成,皖西南現代物流產業園集聚效應明顯,智能制造產業園加快推進,總投資10億元的海口智慧農業示范區項目啟動建設。大觀經開區“一區多園”的發展格局已基本形成,正向著“三年百億產值”目標穩步邁進。
“1551”模式推進治理現代化
2020年,大觀區委區政府大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構建“1551”大觀模式,即:全面推行紅領工作站,整合“局長駐點工作室” “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政法干警進網格” “三社聯動”五大平臺,完善“基層吹哨、部門報到” “明責賦權減負” “三下沉三集中三心服務” “重大風險防范化解五個一” “公共服務提升三位一體”五大機制,建設智慧大觀聯動中心。
開展智慧大腦數字政府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
日前,濱江苑40棟單元長反映,樓頂隔熱層外墻裝飾磁磚脫落嚴重,給居民的財產和人身造成安全隱患,希望協調區重點處或區城管局幫助解決。濱江苑社區紅領工作站第一次聯席會議后,大觀區委書記、濱江苑社區紅領工作站站長陸應平第一時間實地走訪勘察了解情況。區重點工程處到現場辦公,研究解決問題。
濱江苑社區黨委書記、紅領工作站副站長劉曉春說: “在社區工作很少有轟轟烈烈的大事,多數都是雞毛蒜皮、家長里短,如何處理好這些小問題考驗著我們基層治理的智慧。紅領工作站成立之后,紅色引領,站長帶頭,通過‘基層吹哨、部門報到’的工作機制,老百姓反映問題、基層‘吹哨’后,區相關部門來‘報到’,共同協商解決,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受到了居民紛紛點贊。”
據了解,大觀區40個紅領工作站已幫助解決基層治理難題600多個、化解矛盾訴求5000多個。該區城市管理職能進一步優化調整、治理方式不斷創新。花亭北村等3個社區開展“三社聯動”試點,培育社會組織121家,啟動建設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投入3000萬元建設智慧大觀聯動中心,打造“一中心五系統N項應用”數字化治理體系。 “掌上辦” “指尖辦”等政務新模式全面推行,在全市率先完成智慧學校建設,城區防澇排污信息平臺投入使用,頤心殿養老中心獲批全省第二批智慧養老示范機構, “智慧公安”二期順利推進……
“一枝一葉總關情”,通過構建“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一機治大觀、一人通全崗”的城市管理和運行體系,該區從解決好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和“急難愁盼”問題入手,高標準發展民生事業,高品質提供公共服務,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持續“疊加”。
干字當頭揚帆起航新征程
2020年12月28日,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的大觀經開區長三角農產品產業加工園正式獲批,標志著困擾開發區多年的空間拓展問題取得實質性突破。大觀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程剛介紹,目前大觀區已經完成7平方公里皖河新區相關規劃編制,正強力推進開發區與皖河農場墾地合作,共建皖河新區,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大觀區區域全景圖。
木茂鳥集,水積魚聚,該區正不斷完善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招商引資工作機制。 “接下來,我們將聚焦三大主導產業,創新招商方式,精準對接重點區域、知名企業、資本市場。以建鏈、補鏈、強鏈為抓手,引進一批重大平臺、重大項目,網羅一批產業前沿的上下游企業和創新創業團隊,全面提升招商引資質效。”大觀區招商中心主任水濤告訴記者。
“開發區管委會將實施爭先進位工程,加快‘一區多園’建設,充分發揮產業發展主引擎、主平臺作用,力爭2021年總產值突破70億元。”大觀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程剛說。
面對新機遇,該區還將著眼數字賦能,推動產業轉型更高質量,加大集賢工業園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力度,持續推進“騰籠換鳥”。做優做強綠色建材產業園,加速推進十里鋪鄉五里工業園、九華工業園、十里包裝印刷工業園產業更新升級。
鞍馬猶未歇,戰鼓又催征。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是“十四五”發展起步之年,也是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大觀建設開局之年。大觀區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聚焦高質量、融入長三角,在高質量打造環保產業集聚地、現代物流新高地、智慧農業示范地和科技創新集成區、城鄉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全面綠色轉型樣板區、社會治理示范區,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譜寫新篇章。
胡求 項順平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蔣六喬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