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黃山市以PPP形式,通過招標,引進黃山中環潔城市環境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全市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處置。這是全國農村環境治理地域范圍最廣的項目,是黃山市為打造全域旅游地、生態文明區、建設美麗鄉村的重大創舉,通過項目實施,以徹底改善鄉村衛生環境面貌的創舉。
該項目覆蓋全市鄉村116萬余人,9188平方公里,有101個鄉鎮近700個行政村,6800余個大大小小的自然村落,河流660余條。其中,新安江黃山段總長242.3公里。
村莊保潔。
2019年1月1日,項目正式全面運營,通過鄉鎮全域收轉運體系建設、全覆蓋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實現全市農村的垃圾日產日清、全程垃圾不落地,形成了體制市場化、運行智能化、管理專業化、操作制度化。
據了解,項目運營之初,面臨諸多困難和壓力,保證了春節垃圾和大量積存的陳年垃圾及時清理轉運,改善了全市農村生活環境。項目運營中,建立項目公司-區縣項目部-鄉鎮管理員三級質量監管體系,通過實地走訪調研、智慧環衛辦件系統,對現場作業質量把關,形成閉環管理。
黃山中環潔陸續投入2.12億元,采購各類車輛共2674輛,垃圾桶/白鋼箱等各類垃圾容器約42萬個,各類水域作業船只共157艘,在全市三區四縣投資建設5座中心轉運站,34座小型移動站。建立較為完善的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體系,確保全市農村生活垃圾能及時有效清運。2020年全年,黃山中環潔清理轉運農村生活垃圾14.4萬噸。
黃山中環潔在保證水域作業設施設備投入的同時,在全市各區縣項目部配置水域保潔人員共計362人,應急隊伍7支,有效保障了汛期市內水域垃圾及時清理。
2020年4月17日,黃山中環潔與浙江秀水環保有限公司簽訂汛期新安江聯合打撈協議。汛期,出動60噸大型打撈船1艘,機動作業船3艘,每天打撈保潔作業時間10小時以上,集中打撈新安江皖浙交接處河面垃圾,自6月6日至8月10日在安徽歙縣境內打撈垃圾3018噸,使汛期突發狀況造成的大量綠色非生活垃圾得到及時有效解決。
2020年,在春節垃圾量倍增和新冠疫情防控雙重壓力下,黃山中環潔加強綜合調度,1月23日至2月29日,處理農村垃圾總量23287.41噸,日均612.8噸,單日最高為893.68噸。疫情期間,采購發放口罩13.8萬余只,手套4.17萬余副,保障3700余名一線員工自身安全。采購消毒液/粉4912L,做好垃圾中轉站、作業車輛和垃圾桶等設施設備消毒,在全市684個行政村設置廢棄口罩垃圾桶802只,對廢棄口罩統一進行處理。
2020年7月,黃山市出現近50年以來最大的洪澇災害,該公司主動加入到當地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對垃圾、雜物和淤泥進行地毯式清理。洪災期間,每日出動作業人員3559人次,收運作業車輛246臺次,日均清理垃圾474噸,以實際行動確保了洪災期間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潔、衛生。
為徹底解決農村生活環境臟、亂、差的現象,公司在全市101個鄉鎮約38萬戶居民門口,配備了30L、120L、240L的垃圾容器共計42萬個,積極做好垃圾入桶、垃圾分類的宣傳,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的農村環境治理新模式。
黃山中環潔通過智慧引領、數據支撐,形成了精細管理、精準調度、精心作業、精確考核、安全管理、人文關懷的專業化運營體系,切實保證了新安江流域的環境質量,為共筑美麗清潔的農村人居環境加油助力。
2020年9月,黃山中環潔被安徽省城市環境衛生協會評為“抗疫先進集體”;2020年11月,黃山中環潔在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2020年度環衛行業典型案例征集活動中獲評“示范案例”;2020年12月,黃山中環潔被評為“黃山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被黃山市徽州區住建局、水利局及歙縣文明委授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20年7月6日,省領導到黃山中環潔調研時,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體制市場化、運行智能化、管理專業化、操作制度化表示贊許,要求持續完善全域一體化環境治理模式,推深做實農村環境“三大革命”。2021年,黃山中環潔將繼續為守護綠水青山貢獻自己的力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