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十三五”以來,泗縣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轉移就業為目的,圍繞“就業第一、人才優先”工作主線,不斷攻堅克難、創新突破,技能培訓提升民生工程取得顯著成效,書寫了一張有溫度的完美民生答卷。
培訓形式“多點開花”。堅持大膽創新,積極采取“插班”“混班”、訂單定向等培訓方式,充分滿足學員的個性化需求,提高學員積極性和參與度。幾年來,“插班”“混班”累計培訓150人,全部實現穩定就業;開展焊工、電工、叉車駕駛等工種的“夜班”培訓,合格863人,其中貧困勞動者41人。
培訓內容豐富多樣。圍繞縣域主導產業,整合資源開展數控車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沖壓工、模具工等工種的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累計培訓9070人次。聚焦脫貧攻堅,結合到村產業扶貧項目、個人創業就業需求,開展保潔、手工編織、特色小吃等工種的技能脫貧培訓,累計培訓合格貧困勞動者3048人。緊跟時代步伐,開設機器人、無人機、直播銷售員等培訓班313期,培訓合格11083人次。
培訓特色亮點不斷。注重培養和引進有文化、有技能、有證書、能講課的“雙師型”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結合本地實際,有針對性地增加特色教學內容,提高課程的吸引力;采用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實現縣人社部門、培訓機構和培訓班級的三級聯通、即時監管,進一步加強教育管理,提升培訓質量。
搭建穩定就業橋梁。實施“送崗位進培訓班”活動,由貧困學員自主選擇。開展“送培訓學員進園區”活動,為就業鋪平道路。企業和學校相互合作,由企業出場地、出設備,培訓機構出師資,制定教學計劃,企業員工對口培訓,加快企業發展。
楊秋秋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陳牧
編輯:唐恒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