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醫護率先赴前線,院士獻策又建言,快遞小哥勇當先,保障后勤沖在先,政府救治及時進,免費醫療挽狂瀾......”這是由三名安慶師范大學黃梅劇藝術學院教師原創的黃梅大鼓作品《遍地英雄》中的一小段唱詞,寥寥數語,呈現出疫情期間眾多感人至深的平民英雄形象。
群像不群,唱詞充滿力量
“你平安回來,我包一年的家務!” 這是護士趙英明在出發前丈夫對她的承諾;“媽媽要去打怪獸!”這是護士張敏出征前對女兒說的“謊言”......編劇江愛華將真實事例寫進了唱詞中的道白部分。當表演進行到該階段時,即使背景音樂降到最低,單是人聲都足以讓氣氛達到高潮。
“因為張敏剛好是安慶本地人,當在網上看到關于她的報道時,由衷地欽佩她,所以馬上和她進行了聯系。”最終,江愛華將張敏作為典型,刻畫出女性醫護人員面對家庭時的柔情一面。江愛華說,“更令我感動的是,張敏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個醫護人員該做的事,趕赴疫情一線是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醫生的使命。”
在唱詞的編寫中,江愛華選用了近十個代表性人物融入其中。有鐘南山院士為代表的做出巨大貢獻的專家學者、有夏思思等在抗疫一線不幸犧牲的醫護人員、有快遞小哥汪勇這樣平民志愿者……“選用這些人物主要是突出一個群眾的‘群’字,每個人物都極具代表性。在這場“戰疫”里,每個中國人都做出了貢獻,每個人都是英雄。”江愛華說。
英氣十足,演員唱做俱佳
十二面小鼓齊敲響,隆隆鼓聲震全場。《遍地英雄》的演員雖然都是女生,但她們的舉手投足卻毫不扭捏,落落大方。“鳳凰山上高峰,雷神火神威榮,萬眾齊心聚力,定能縛住蒼龍。”唱詞工整對仗,演員們操著黃梅腔配合著舞蹈動作有板有眼,眼神里充滿了戰勝新冠病毒的堅定信心。
“演員們踱的是方步,動作顯得干凈利落。”作品的編舞和指導老師江麗娜所設計的舞蹈動作吸取了黃梅戲生角身段表演特點。她解釋說,“黃梅大鼓是融合黃梅戲和安慶鼓書藝術的年輕曲種,表演內容往往反映現實生活,是群眾性藝術形式。黃梅大鼓的觀眾多是街頭巷尾的普通群眾,所以生動活潑的小生形象廣受歡迎。”
配樂恢宏,展現必勝決心
與傳統黃梅戲的伴奏體系不同,《遍地英雄》不僅限于將高胡作為主奏樂器,更是采用了交響樂的形式,加入了鋼琴、提琴等西方樂器的樂音,表現力更為豐富。伴隨著節目情節的發展,時而低沉陰郁,時而高亢恢宏。
“就比如說結尾的唱詞‘群策群力來抗疫,人間遍地是英雄,人間遍地是英雄!’此時的劇情是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候,所以相應的配樂就應該慷慨激昂,能夠與唱詞相得益彰。”作曲者陳相說。
在談到黃梅大鼓這一藝術形式的適配性時,江愛華介紹:“黃梅大鼓唱詞朗朗上口,鼓點極富節奏性,便于傳唱宣講;同時它與傳統戲劇相比,創作空間更大,表演形式更活潑,也更能與時事相融,充分展現對抗疫英雄的敬意,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謝欣 鮑慧琳 賴紅雨 吳敏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余康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