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徽日報》12月2日報道 當下,不少居民小區將人臉識別技術引入門禁系統,要求“刷臉”進入。這在給小區管理和居民日常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引發居民對個人信息泄露的擔憂——
出入小區更方便
日常管理更精細
11月17日傍晚,接送孩子和下班的人漸漸多起來,合肥市南七街道丁香社區丁香家園二期門口卻沒有排起長龍,幾位居民依次在小區門禁前站了不足一秒,閘門就自動打開。作為合肥市首個智慧平安小區,丁香家園二期的人臉識別系統已安裝3年,居民都非常適應“刷臉”進門。 “買菜回來,不用騰出手來找門禁卡,刷臉就能開門,真方便。 ”51歲的方春琴大媽說。
“目前已采集超過60%的小區居民面部識別數據,進展比較順利,居民普遍反映進出小區比原來更方便。 ”合肥市稻香村街道合作化南路社區安高城市天地小區物業經理董宇曉說。該小區從今年9月初開始加裝門禁人臉識別系統,居民可通過物業公眾號上傳照片、到物業辦現場采集照片等方式,錄入個人面部信息。針對行動不便的居民和部分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居民,社區及物業工作人員還提供入戶采集服務。
半年間,合肥市五里墩街道清溪路社區芳香家園小區的居民面部識別數據采集工作進展非常迅速,據小區物業經理王卉蘭初步統計,已有90%的居民完成了采集。芳香家園小區是回遷小區,近60%居民為租戶,人員構成較復雜,流動性大,小區日常管理壓力不小。前幾年,電瓶車被盜情況較多。使用人臉識別系統和車輛識別智能門禁后,外來人員不能再隨意進出,小區監控也實時抓拍進入小區人員頭像,便于公安機關調查取證?!敖衲赀€沒有發生一起電瓶車被盜案件。 ”王卉蘭告訴記者。
人臉識別門禁投入使用,對丁香家園二期治安水平帶來的提升可謂立竿見影,小區可防范治安案件從2017年的17起降至2018年的0起。人臉識別門禁還幫助物業部門處理多起小區內物品遺失、車輛剮蹭等事件。今年疫情期間,人臉識別門禁實現無接觸進出小區,讓居民安心不少。丁香社區通過人臉識別系統排查出14名湖北籍登記居住人員,及時了解他們的情況?!稗k理人臉識別門禁能幫助判斷傳銷人員和群租戶。如果一戶有十幾人要求采集人臉識別信息,明顯超出正常住戶人數,就會引起我們的警覺。 ”南七街道黨工委委員、丁香社區黨委書記凌睿說。
聯網警方保安全識別技術應提高
近期,丁香家園一、三、四期小區已啟動人臉識別門禁信息采集工作,丁香社區將力爭實現智慧平安社區全覆蓋。在此過程中,信息安全成為社區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白鳛楹戏适泄簿种腔燮桨采鐓^建設試點項目,丁香家園二期的居民面部信息數據均保存在公安機關,社區和項目負責企業沒有權限調取和使用。 ”凌睿告訴記者。
“去年引進的人臉識別系統暫時無法與公安系統聯網,我們主動叫停了信息采集工作,今年重新選擇了一家符合資質的企業,實現了人臉識別信息與公安聯網。 ”合肥市某社區干部向記者表示,人臉識別系統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建設時必須慎重。
據了解,合肥市不少采用人臉識別門禁的小區,其系統均與公安部門聯網,以確保信息安全,且小區不留存居民數據信息。即便警方也無法任意截留、調取和下載相關數據信息。 “參與小區人臉識別系統建設的企業,已經過相關部門正規、嚴格招投標流程,且需要與小區物業簽署數據安全承諾書,以杜絕居民生物信息被盜用。”合肥市公安局稻香村派出所副所長張宇潮告訴記者,根據相關規定,住宅小區安防設施前端設備采集獲取的數據一律不得作為商業用途,車牌、門禁記錄等物聯網數據必須統一實時推送公安機關并共享至市數據中心。
“為方便轄區快遞員進出小區,快遞員憑工作證明、身份信息可在物業辦理短期人臉識別信息,信息將保存1至3個月,到期可繼續申請錄入。 ”董宇曉說。為防止外來人員緊跟居民身后“蹭臉”進入小區,安高城市天地小區也要求門衛及時制止此類行為,做好外來人員信息登記。
最近,合肥市民丁先生遇到一件啼笑皆非的事:理發后,小區門禁人臉識別失敗,直到社區和物業人員趕到現場核實信息后,他才被門衛“放”進小區。 “人臉識別門禁也太不智能了,一點相貌變化都影響識別效果,女同志要是化個妝、燙個頭,那不是更進不了小區了。 ”丁先生打趣道。
“居民因美容美發、生病等原因造成面貌與錄入時有出入,影響系統識別,可以自行通過手機App或前往物業辦補拍照片。同時,超過15天沒有小區門禁人臉信息,居民原信息自動作廢,也需要補錄。 ”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人臉識別技術雖然在不斷發展,但實際投入應用的時間不長、領域不多,穩定性有待提高。有社區干部建議,小區人臉識別系統應及時進行技術升級,提高識別率,進一步方便居民。
強制采集引爭議隱私保護須重視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在小區落地,居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擔心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記者看到,合肥市民祝先生是在一個微信公眾號里根據提示自行錄入包括身份信息、戶主關系、手機號、車牌號、人臉照片等在內的個人信息,該公眾號注冊主體是某科技公司。 “身份證號、手機號、人臉照片等個人重要信息錄入企業開設的微信公眾號,一旦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可想而知?!弊O壬挠^點,代表了很多居民的心聲。
不采集信息,今后就禁止通行,這種變相強制采集人臉識別信息的做法讓不少居民十分反感。前段時間,合肥市包河區濱江花月小區張貼出一份由社居委、派出所、物業三方蓋章的通知,要求業主在一個月內配合完成人臉識別信息采集,否則將無法正常出入小區。據了解,合肥市近期有多個小區強制采集業主人臉識別信息。 “這些信息必須要采集,過段時間小區要封閉式管理,門禁卡將停用,未采集信息的住戶就不能進入小區了。 ”一名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表示。
對此,相關部門回應稱,小區物業沒有權力禁止守法公民進入小區,不得強制采集居民數據信息。 “居民擔憂個人信息泄露,說明他們的信息安全意識在不斷提升,這是好事。街道、社區應充分理解居民的擔憂,做好宣傳、引導工作,打消大家的顧慮。”凌睿告訴記者。他建議,社區在引進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時,應扎實調研、細致考察,與相關部門認可的企業合作,從而保證門禁系統可靠性。
一些小區“大干快上”采用人臉識別門禁,棄用其他門禁方式,被居民和業內人士詬病。有居民表示,人臉識別固然是方便、高效的新技術,但不能把“寶”都押在上面,否則如果系統出現故障,居民進出小區便會受阻。 “現階段多種進門手段應該并存,相互配合與補充,避免受技術原因影響居民出入?!倍∠慵覉@二期智慧平安社區工程負責人趙國偉告訴記者,除人臉識別門禁外,該小區同時提供防復制門禁卡、身份證、指紋、手機App等4種進門方式,方便居民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