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請您談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的感受和體會。
張祥安:時隔4年,總書記再次親臨安徽考察,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系列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高瞻遠矚、總攬全局,高屋建瓴、引領航向,為我們高質量發展矗立了新航標、確立了新坐標、擘畫了新目標,是我省發展史上極具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我們要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深刻理解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的重大意義。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示,為現代化新滁州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科學指南,指明了方向路徑。我們要深入貫徹學習總書記確定的新坐標、明確的新定位、賦予的新使命,以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當前,滁州上下正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的熱潮,我們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上來,統一到省委部署要求上來,在政治上、思想上入腦入心,在行動上、工作中落地見效,奮力開創現代化新滁州建設嶄新局面,為全省強化“兩個堅持”、實現“兩個更大”作出滁州貢獻、展現滁州作為。
記者:小崗村是“大包干”主要發源地,滁州一直有著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滁州市如何繼續發揚改革創新精神,當好排頭兵、展現新作為?
張祥安:2016年4月,總書記考察安徽親臨小崗時強調要改革開放不停步,這次總書記考察安徽再次強調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僅是對我省傳承改革基因的充分肯定,更是對我們進一步發揮好改革突破和先導作用寄予厚望。近年來,我們堅持“抓小崗促全市”,著力深化各領域改革,多項改革走在全省全國前列。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十四五”期間要“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等,因此我們會以更大勇氣推動更深層次改革,以更實舉措推動更高水平開放。
滁州承東啟西,是安徽的東大門,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獨特優勢和潛力空間。當前,滁州的基礎條件不斷改善、綜合實力日益增強、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政治生態風清氣正,特別是去年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總量進入了全省第三,提前實現了滁州市第六次黨代會確立的奮斗目標,我們正一步一個腳印地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努力為加快建設美好安徽作出更大貢獻。
當前,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對標總書記指示要求,努力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中展現滁州新作為。
首先,堅定信心、主動作為。目前,滁州經濟社會發展與滬蘇浙地區仍存在較大落差,但我們有獨特的區位優勢、空間優勢、產業優勢、生態優勢、歷史文化優勢等,我們要堅持區域協調發展的辯證法,精準施策、補齊短板,在加快發展步伐中促進相對平衡。
其次,突出重點、大膽突破。我們要抓緊抓實國家《規劃綱要》和省《行動計劃》59個涉滁事項,全面提速頂山—汊河、浦口—南譙兩個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規劃建設,積極推進中新蘇滁高新區擴區工作,力促“滁寧”城鐵等一批互聯互通項目早日建成。
近期,我們召開了在全市打造“亭滿意”營商環境、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動員大會,進一步動員全市上下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高水平對標、高效率承接、高質量融入,對標省外先進、對標省內一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奮力打造“亭滿意”營商環境服務品牌,為在強化“兩個堅持”、實現“兩個更大”中展現滁州作為、走在全省前列提供堅強保障。
再次,強化合作、協同推進。進一步加強區域協同發展和優勢互補,協同推進長三角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提升城市發展質量、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記者:“十四五”時期即將到來,您對滁州未來發展有什么樣的目標和思路?
張祥安:我們要全面對標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總書記對安徽的新定位、新要求,力求滁州市“十四五”規劃體現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契合省委省政府要求、符合滁州實際。
一要把目標謀“準”。聚焦“‘兩個更大’‘三大使命要求’”,立足滁州在全省、在長三角的位次,把“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謀得更加科學、更加精準,把展望2035年遠景藍圖描繪勾勒好,把滁州各項工作向更清晰、更準確的方向引領。
二要把思路謀“深”。既要一以貫之把過去好的發展思路堅持下去、發展下去,也要結合新的定位、新的要求,把滁州發展的戰略定位、基本思路放在全國、全省大局中來審視,力求把一項項重點任務謀深謀透。
我們圍繞“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重大領域和重大問題,開展“三個一批”50項重點課題研究,主要是圍繞“三重一創”、長三角一體化省際毗鄰新型功能區建設、西部大工業基地等未來發展重點,在重大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產業培育、城鄉區域協調、擴大開放等方面開展研究,提高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可操作性。
三要把舉措謀“實”。緊密對接國家和省“十四五”規劃及長三角等專項規劃,尤其是周邊合肥、南京等市發展規劃,在重大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產業培育、城鄉區域協調、綠色發展、擴大開放、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等方面細化到項目,提高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去年9月開始,我們初步謀劃上報國家和省“三個重大”4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