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安徽網 ? 安徽新聞

樅陽縣雨壇鎮:闊步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樅陽縣西部,菜籽湖東岸,坐落著一個素有“魚米之鄉”和“僑鄉”美譽的小鎮——雨壇鎮,鎮域總面積87 平方公里,共轄10 個村,總人口30118人。近年來,雨壇鎮通過選擇自主發展、合作社+貧困戶、能人大戶+貧困戶等方式,著力塑造“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題”的生動格局,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以實現集體與群眾“雙贏共富”目標。現有種植大戶56 戶,畜禽養殖大戶16 戶,水產品養殖大戶20 戶,各類山場承包大戶8 戶,目前已經形成白茶、稻蛙、稻蝦、中藥材、油茶、香榧、樅陽黑豬、黑山羊、經濟果林、有機蔬菜等一批特色種養殖業。3 個貧困村于2018 年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從2014 年建檔立卡時的12.1%降低到現在的0.08%。

稻蛙共養話豐年

坐落于樅陽縣雨壇鎮合響村的吳富貴生態青蛙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是農民吳富貴編織的田園致富夢。

記者在基地現場看到,大片的農田連成一片,縱橫交錯,上空繩網密布,無數只小青蛙在田間撲騰跳躍。該基地依托“專業合作社+大戶+貧困戶”的經營模式,采取稻蛙共養方式,2016 年6 月養殖試點成功,當年實現畝均純收入1.5 萬元以上。2017年11 月,合作社流轉土地80 余畝,吸納18 戶貧困戶就業,新建富貴生態青蛙養殖基地。

“這種稻蛙共養模式非常環保,水稻植株可為青蛙提供良好的棲息場所,保持稻田蛙原有體表自然色澤以及口味。同時,青蛙的排泄物可以作為水稻肥料,以蛙護稻,以稻育蛙,確保了糧食和青蛙的安全優質。”吳富貴對此津津樂道。據統計,今年養殖的黑斑蛙畝產達到1500 斤到2500 斤,利潤可達100 萬元,主要供應南京、武漢和安慶等外地市場。水稻畝產約300 斤,供應本地市場。這不僅實現了吳富貴的田園致富夢,也進一步帶動更多的周邊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這是我6 年來第一次找到工作,而且就在家門口,”吳宗國告訴記者,他是雨壇鎮合響村的一名貧困戶,原本一直在外地打工。6 年前,他被查出患有腸癌,之后便一直在家治療,再也沒有收入。“現在身體恢復了一些,但還不能做什么重勞力活,合作社照顧我,就安排我做些掛網、鋤草的輕巧事,一個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真的挺感激的。”

雨壇鎮組宣辦主任汪翔告訴我們,吳富貴在義務為從事稻蛙養殖的貧困戶提供技術支持的同時,還優先收購他們的稻蛙。今年疫情期間,為4 名回鄉的農戶提供了就業機會,緩解了他們失業的困境。隨著稻蛙基地產品產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未來合作社將繼續吸收更多的貧困戶,帶領群眾共同脫貧致富。

產業扶貧奔小康

進入雨壇鎮云龍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整修一新的主干道直通村部,水泥便道通組入戶……云龍村地處丘陵山區,交通、信息閉塞,加上村里沒有產業,村級基礎設施薄弱,村集體經濟收入薄弱,不少家庭生活貧困。村聯合黨委深知,要實現穩定脫貧、鄉村振興,必須有產業發展帶動。經過精心謀劃和多方考察,決定為村集體引進稻蛙養殖和油茶種植兩個項目。

稻蛙養殖是“短平快”的項目,投入即能見效;而油茶種植是能夠持續發揮效用的項目。目前100畝的油茶種植基地,已經種植了40 畝,長勢良好。

據初步測算,油茶種植基地盛果期一年約能收入30余萬元,除去成本,村集體能增收10 多萬,另外20多萬可通過就業扶貧的形式轉化給扶貧對象。

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村聯合黨委將實現農民共同富裕。2017 年,動員本村能人吳照樹回村創辦了黑山羊養殖場。目前黑山羊養殖規模已近2 千只,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待達到一定數量后,將重點做好繁育基地建設,不僅可以更多地吸收扶貧對象、村民打工,還可以與周邊農戶建立合作關系,通過提供種苗、代為銷售的模式讓黑山羊成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法寶”。“這些看得見、算得出的變化,云龍村的百姓是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云龍村黨總支書記吳宣福高興地說。

3 年里,云龍村在雨壇鎮政府和村聯合黨委的幫助下,引入了自來水、建設了光伏發電站、裝上了太陽能路燈、開辟了荒山、種上了油茶、發展稻蛙養殖……如今的云龍村褪去了往日的貧困,村集體收入由此前的不到1 萬元增長到2019 年的15 萬元,順利實現了村出列和戶脫貧目標。

黃公山上飄茶香

在層層疊翠、如墨似黛的黃公山上,坐落著省級“一村一品”安徽省上行山茶葉有限公司的白茶基地,同時也是銅陵市特色種養業扶貧“萬千工程”項目之一。公司成立于2013 年5 月,依托雨壇鎮豐富的山場資源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實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模式組織發展優質白茶、黃金茶兩個品種,目前擁有茶園共計9000畝左右。

記者站在山腰處極目遠眺,漫山遍野的茶林郁郁蔥蔥,生機盎然。遠處的菜籽湖宛如一塊美玉鑲嵌其中,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田園畫卷。

2015 年,黃公山白茶入選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目錄、“安徽省著名商標”,并榮獲第十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特等獎;該公司先后被評為“安徽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安徽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安徽省高新技術培育企業”“安徽省農業產業化省級示范現代化農業聯合體”“農業規范企業”,同時被認定為樅陽縣扶貧基地。

“每到采茶時節,村民們一天能掙200 多元,還包吃包住,比出去打工強多了。如今已經帶動251個貧困戶就業,人均年增收入有8000 元,已有68 戶貧困戶實現脫貧。”汪翔頗為感慨地說道。

在黃公山白茶的龍頭帶動下,雨壇鎮農業產業發展也踏上了“快車道”。如今,雨壇鎮的高甸村、雙豐、新塘、云龍等4 個村近千名村民投身到白茶種植中來,僅此一項,一年能給每位村民帶來近萬元的收入。

雨壇鎮黨委書記陳來娣介紹,2019 年,雨壇鎮10 個村集體經營性總收入194.17 萬元,同比增長28.17%,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現象。下一步,雨壇鎮將繼續推進“四帶一自”(特色產業扶貧園區帶貧、龍頭企業帶貧、農民合作社帶貧、能人大戶帶貧,貧困戶自主調整種養結構發展產業)產業扶貧模式、“三有一網”(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一網”指網絡電商)點位扶貧模式、“三業一崗”(培育生態友好型產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組織外出打工就業和公益崗位)就業扶貧模式這“三大扶貧模式”,力爭讓村民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秋時節,稻谷金黃,豐收的喜悅映襯著朝氣蓬勃的雨壇。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雨壇鎮堅持“村強則民富”的理念,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大力扶持、多元發展”的思路,探索出了一條適宜農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好路子,為貧困戶們找到了脫貧攻堅的“金鑰匙”,引領著他們闊步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王春梅 汪翔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余國章

相關閱讀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北篇】“數說”湖北破浪前行 “鄂”娜多姿決勝小康

近年來,湖北唱響長江品牌,推動文化強省建設,為文化扶貧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第一民生”工程 攻克貧困堡壘湖北省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筑牢責任鏈條,創新體制機制,鍛造嚴實作風,凝...

[群眾話民生]金融扶貧助力貧困戶自我發展增收致富

村里書記找上門來,他聽說我有這個想法很支持我,還主動為我介紹了小額扶貧貸款,為我解答了相關政策,讓我無后顧之憂,終于在村領導的幫助下我的農家樂順利開業啦!

[脫貧故事]扶貧政策助推貧困戶圓夢小康

余深保是宜秀區大龍山鎮永安社區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其妻兒均為智力二級殘疾,本人年老體弱,家庭收支入不敷出。

宜秀區楊橋鎮:產業園助力脫貧攻堅

基地建成后,積極引導有發展意愿、發展條件的貧困戶進行產業發展,通過實地參與種植、現場指導培訓、參觀基地生產等方式,培訓帶動貧困人口發展水芹產業,增加收入。

褚集鎮組織開展2020年度扶貧道路項目驗收

10月30日下午,褚集鎮組織對2020年度懷遠縣褚集鎮項集村連南南路道路建設項目進行驗收,鎮紀委、鎮扶貧分管領導、扶貧工作站、財政所、城建辦、項集村負責人參加驗收。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华县| 武冈市| 巢湖市| 商洛市| 永兴县| 防城港市| 榆树市| 五家渠市| 常州市| 安新县| 长宁区| 东平县| 昌吉市| 洛隆县| 宣汉县| 方城县| 进贤县| 闸北区| 贵州省| 神木县| 闽侯县| 屏东县| 横峰县| 博客| 鄯善县| 庆云县| 保山市| 江达县| 中卫市| 屏东市| 沙雅县| 吴忠市| 红河县| 祁东县| 玛纳斯县| 阿勒泰市| 湘潭县| 新宾| 郁南县| 南澳县| 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