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又是一年重陽到。登高祈福、秋游賞菊、感恩敬老……其實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更期待社會不斷倡導敬老愛老的風尚。晚輩們都會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來“溫暖”爸媽、愛護老人?日前,記者走近了幾位中青年人們,看看他們都有什么特別的“妙招”。
人物 1:每個季度自駕帶父母出去玩
胡先生是合肥的一名企業員工,父母都60多歲了。他的父親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母親則患有糖尿病,除此以外二老的身體并無大礙,而且老兩口的精神狀態也十分飽滿。在過去的四年時間里,胡先生每個季度都會帶父母去一兩個地方,如今已經累計去過二十多個景點。
四年去了二十多個景點
“第一次帶父母出去旅游是在2016年,去了一趟南京?!焙壬貞?,當時一方面是因為有個親戚在南京住,好多年沒有走動了,另一方面也是剛買了新車想開一開。再加上那個時候父母都剛剛退休,賦閑在家,所以一家人自駕三個小時去了一趟南京。 “當時在親戚家住了兩天,雖然只逛了南京市區里面的一些商業街,但是父母都很開心?!睆拇耍兔壬私洺Ц改赋鋈ヂ糜蔚南敕ā?/p>
胡先生的父母。
胡先生說,四年多的時間里,他帶父母先后去過十多個地市,共參觀過二十多個景點。合肥周邊的一些休閑度假地,比如濱湖區、長豐縣、巢湖市,有時間就會帶父母去轉一轉。
說到印象最深的一次出行經歷,胡先生說那一定是去績溪了。2019年3月中旬,胡先生第一次帶父母去了績溪,一家人在當地的農家樂住了兩天,游玩了當地的旅游景點,吃了當地的農家菜。回來后胡先生的父母對績溪的自然環境、風土人情和古建筑群念念不忘,時常提起。2019年10月,胡先生又一次帶父母去了一趟績溪,這一次胡先生沒有急于將二老帶回合肥,而是將他們安排在了當地的農家樂里住了七天,在接下來的一個周末才將他們接回家。這一次二老真是過足了癮,回來的路上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那些天的所見所聞,笑得合不攏嘴。
出行前做好“攻略”
胡先生說他帶父母出去旅游,大多是以自駕游的方式進行的,經常是一大家子人開著兩三輛車到一個地方去住上幾天,這些地方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能夠幫助老人放松身心。
帶兩位老人出門,可不能打無準備之仗。每到一個景點,胡先生都會通過旅游景點的網站去和工作人員取得聯系,給相關工作人員打一個電話,了解一下該景點有哪些旅游項目,判斷一下是否適合老年人游玩;也會通過相關的app,提前查一下當地的天氣情況,確定是否需要增減衣物、是否需要攜帶雨傘等設備。
因為胡先生的父母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所以胡先生在每次帶父母出門旅游的時候都隨身帶著降血壓藥、降血脂藥和一些測量儀器。為了防止糖尿病引起血糖忽高忽低,他也會隨身攜帶一些糖果。同時,為了避免在游玩的過程中與父母走散,胡先生還特意為父母買了可定位手表,不僅可以時時定位,還可以撥打電話進行語音通話。
人物2:不是兒女卻用真情溫暖“爸媽”
對于即將到來的重陽節,家住合肥丁香家園的“愛心的哥”、合肥好人李明寶又要忙碌了。他已經和一些志愿服務隊約好,帶著好吃的和舞蹈隊去大楊鎮的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雖然不是“兒女”,但他和其他志愿者們都用一份真情來溫暖著這些孤寡老人的心。
李明寶(左一)之前多次看望孤寡老人苗奶奶。
愛心公益活動李明寶已經堅持了多年,看望孤寡老人是他一直以來最關注的一塊??紤]到一個人的力量有限,2018年底,他成立了丁香社區李明寶志愿服務隊,一共有三四十人,一半是出租車司機,一半是志愿者,大家一起開展志愿服務,重點關注和看望轄區孤寡老人。
這兩年,每到過年,合肥市蜀山區丁香社區生活綜合服務中心內充滿了歡聲笑語,李明寶和其他社區志愿者變身“子女”,為轄區孤寡、空巢老人做“愛心團圓飯”,讓他們過一個“有兒有女”的新春佳節。
黃漢芹大爺是轄區失獨老人,已經八十多歲,二十多年前,獨生女因病去世,每到過年,老人總是羨慕別人家團聚的歡喜。社區志愿者精心安排的活動,讓他也感受到了團圓熱鬧的喜悅。
讓李明寶印象最深的是孤寡老人苗奶奶,今年因為癌癥她已經不幸去世了。在過去的兩年里,李明寶經常去看望她,有兩次還特意去她家里辦了活動,把老人的老朋友都請過來,安排演出給她看。在老人重病期間,只要一個電話,李明寶總是會去接她、送她。 “我們感情很深,她也把我當自己的孩子來看,非常熱情?!?/p>
人物3:每天一個電話四年幾乎不間斷
合肥的程文清和爸媽有一個特殊的約定,每天打一個電話。在過去的四年里,身處異地的母女和父女倆,每天總要擠出幾分鐘到半小時的時間,聊聊各自的生活。這也成為一家人一天里最放松的時刻。
始于一次突發意外
五年前,小程來到合肥工作,父母則在池州的老家務農。 “我是獨生子女,所以家里除了爸媽,也沒有年輕人了?!毙〕陶f,自己剛到合肥的時候,因為是做銷售,經常在外奔波忙得不可開交,有時候經常一兩個星期都想不起來給父母打電話。
2015年下半年,小程突然接到老家鄰居的電話,兩天前她爸爸摔了一跤,媽媽的手機也在醫院丟了,回家時跟相熟的鄰居說了一聲,拜托他們打個電話讓小程回家幫忙。
“我當時正在外面出差,得知后趕緊請假回了家。好在爸爸的情況不是很嚴重,一個多月之后就康復了。”回家之后,媽媽支支吾吾地還想故意隱瞞著不把事情說得太嚴重,原來爸爸背著她又悄悄去鄰村打個小工,晚上回來路上太黑摔傷了腿。小程第一次發現,原來家里有這么多事情是自己不知道的。
天天打電話互相了解
有了那一次的突發事件之后,小程就決定每天都要給家里打個電話。 “開始我爸媽還不習慣,覺得沒話可說,一兩分鐘就掛掉了?!?/p>
可是說著說著,就有了越來越多的話題?!坝袝r候聊下地里的收成,親戚家孩子,有時候我也會跟他們說下我自己的情況?!彼謰尲s好了,出門一定要帶手機,晚上八點前她會準時打電話過來,如果不能打,也會提前說一聲。 “主要還是想知道他們好不好。”小程說,她主要打給媽媽,但媽媽每次都會開著功放,跟爸爸一起聽。有一次,村里的人喊小程的爸爸去打牌,一看時間快到點了,老人家趕緊放下牌往家里跑,就不想錯過跟女兒的對話。
前段時間,看到有的年輕人給家里的留守老人裝了攝像頭,老人們就會在院子里坐上半天,她也很觸動。 “我也打算給我爸媽家里裝一個,這樣還能看到他們的樣子?!?/p>
殷志強 徐靜 余亞明 新安晚報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