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年8 月20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了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對長三角區域提出了要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使命要求。9 月24 日,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正式揭牌運行,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將發揮安徽自貿區的五大作用。
我省將向長三角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
首先是推動長三角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據了解,安徽自貿區將加快落實總體方案中的各項任務措施,突出制度創新,提高政策協同,強調與滬蘇浙自貿試驗區攜手優化產業鏈布局,聯合開展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促進產業分工與合作,共同探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
另外,安徽自貿區還將努力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據介紹,安徽自貿試驗區依托“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和國家級“一室一中心”分平臺,包括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來加快健全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同時瞄準“四個面向”的戰略方向,與滬蘇浙共同優化整合長三角區域的科技力量,瞄準“卡鏈”“斷鏈”的產品和技術,加大科技攻關力度,突破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努力為建設科技強國提供更多的高水平科技供給。
借鑒滬蘇浙已有自貿區經驗
安徽自貿試驗區將積極建立和滬蘇浙的聯動發展機制,發揮好空間、要素、產業互補的優勢,加大承接產業轉移的力度,探索建立跨區域利益分享機制,同時輻射帶動“五個區塊鏈接”,助推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
另外,安徽自貿試驗區將復制好長三角區域已有的自貿試驗區經驗,尤其是在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高水平開放等領域,加快要素市場的建設,加強金融服務、國際航運、口岸通關等領域多方位的合作,協力推動高質量一體化改革,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來推進長三角的協同開放,并且結合好安徽的實際,探索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改革開放新經驗。
最后,安徽自貿區還將夯實長三角地區綠色發展基礎。據介紹,安徽自貿試驗區將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推廣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林長制等改革經驗,探索在長江流域上下游之間,謀劃開展資金、產業、人才培養等多形式的合作,實現多元化的生態補償,促進共同的可持續發展的新機制新舉措,把長三角生態保護成果有效轉化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的發展優勢。
發揮三大優勢打造強勁增長極
作為長三角區域重要組成部分,安徽也將發揮“創新活躍強勁”“制造特色鮮明”“生態資源良好”等三大優勢,努力打造成為長三角強勁活躍增長極。
據了解,創新是安徽最為寶貴、最具優勢的遺傳基因,創新已經成為驅動安徽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近年來,安徽始終堅持下好創新“先手棋”,不斷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深度融合。具體到長三角區域,安徽努力推動上海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共創”,探索規劃聯動、項目聯動、平臺聯動、人才聯動。
產業方面,安徽近年來著眼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加快推進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人工智能、先進結構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強與長三角地區合作。
2020 年世界制造業大會江淮線上經濟論壇上,我省共簽約項目678 個,投資總額達6178 億元。在云簽約上,達成滬蘇浙來皖投資項目246 個、投資額2112 億元,分別占36.3%、34.2%,較去年大會增長65.1%、107.5%。
另外,我省也將發揮“生態資源良好”的優勢,打造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樣板區。目前,皖浙兩省簽署共建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合作意向書,起草形成《進一步推深做實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新安江成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項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