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稻蝦米、菜籽油、粉皮……走進京臺高速豐樂服務區,偌大的“扶貧展廳”格外引人注目,這里銷售的都是當地貧困鄉村的農副產品。9月22日,我國迎來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全省豐樂、龍門寺、皇甫山等服務區為此舉辦農產品展銷、直播帶貨、開設扶貧專柜等活動促進消費扶貧。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千余種扶貧產品入駐安徽高速服務區,銷售扶貧產品和農特產品近千萬元,帶動一批地方企業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
“我們種植的稻蝦米是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展銷這幾天來很受顧客歡迎。”位于肥西縣山南鎮扶貧產業園的稻蝦米種植戶孫先富告訴記者,他承包了716畝稻蝦田,帶動了全縣259戶農戶種植稻蝦米,其中有59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借助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以高速服務區為平臺,設置消費扶貧農產品專柜、展銷專區,代銷直銷貧困地區名優特新農產品,加大農產品銷量,擴大農產品知名度。”豐樂高速服務區負責人劉國慶告訴記者,部分銷量較好的農產品還將入駐服務區便利店,甚至推廣到外省服務區銷售,從而為貧困戶自產的農產品打開一條新銷路,實現貧困戶穩定增收和脫貧致富。
農產品搭上高速服務區“快車”,極大拓寬銷售渠道,加快出村進城。截至目前,全省有103對高速服務區200多家便利店實現扶貧產品全覆蓋,銷售各類扶貧產品和農特產品近千萬元。近年來,安徽省交通運輸部門瞄準高速公路服務區客流優勢,積極打造扶貧新載體,探索開發“服務區+”新模式,助力脫貧攻堅。
“通過農特產品實物展銷、網絡直播帶貨展區等環節吸引旅客參與,并邀請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生產基地與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企業對接,搭建產銷交流合作平臺。”省交通運輸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高速公路服務區+消費扶貧”模式將進一步鋪開,全面挖掘我省特色農產品品牌,增加扶貧展柜,擴大銷售規模,深度融入地方脫貧攻堅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