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安徽網 ? 安徽新聞

【網聚美好安徽?決戰脫貧攻堅】六安:智慧農業基地成了貧困戶的“綠色銀行”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安徽省西部、大別山腹地,有這樣一個地方,在小小的一方田地中種出了高檔大米,飛出了山里,飛進了千家萬戶的餐桌,原本貧困的小山村,一舉摘下了“貧困帽”,搖身一變成了省級綠色生態特色示范村,方田梯坡,環境優美。9月22日,網聚美好安徽 ·決戰脫貧攻堅大型媒體采訪團來到六安江家店鎮華祖村,探尋昔日落后小山村脫貧致富的秘密。

說起華祖村的脫變,就不得不提六安唯一一家大農業綜合體全程服務“國家級示范社”——永裕農村水利專業合作社。2012年,永裕農村水利專業合作社成立,為安徽省首家以水為媒、以服務“三農”為目標的農村水利專業化組織。合作社成立后,攜手華祖村黨支部,以現代農業生產需求為導向,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產業發展。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我剛回來的時候,這里連一條路都沒有。”合作社理事長劉永發告訴記者,因為受到建設家鄉的號召,一直在外拼搏的他帶著1000多萬元資金毅然回鄉創業。在劉永發的帶領下,合作社利用當地水源優勢修通道路、種植果木、改造傳統田地,一口氣干了很多事情。

“為了改良土壤,我們讓土地休耕兩年,等合格后再種植糧食。”2014年,合作社牽頭投資數百萬元建設了全國第一塊350畝示范“國標田”,全部采取信息化和自動化技術,逐步建成了集糧食種植、烘干、倉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智慧農業基地。經過自動烘干、智能儲藏、精細加工生產出來的“粒香潤”大米通過國家綠色認證,銷售價達16元每公斤,畝產收入1萬元以上,遠遠超過傳統農業收益。“合作社從每斤大米的銷售額中拿出1元錢成立‘太平永裕禾葉香慈善救助基金’,救助特困戶和邊緣戶,2019年幫扶貧困戶93戶,2020年春節期間濟困37戶。”

2018年,合作社在原有智慧農業基地1000畝的基礎上,在裕安區固鎮鎮汲河村打造“太平永裕稻蝦共作產業扶貧示范基地”2000畝。基地規模擴大了,需要的人手也越來越多,“我們通過‘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扶持特色產業,帶動汲河村96戶貧困戶實行稻蝦共作,促進勞動就業169人,平均每戶年收入凈增30%。”在劉永發看來,“扶貧不是把錢給他們,而是讓他們通過自己的雙手掙錢,這樣才能真正脫貧。”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韓誠

相關閱讀

真心幫扶在脫貧攻堅路上

宜秀區楊橋鎮螺山村扶貧駐村工作隊副隊長金玲又變成銷售員,幫助貧困戶售賣新鮮農產品。

宜秀區楊橋鎮: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宜秀區楊橋鎮一手做好脫貧攻堅的“必答題”,一手做好疫情汛情的“加試題”。

宜秀區楊橋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最后時刻

全鎮2020年春季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校生237人,幫助10名貧困家庭學生解決線上學習設備及網絡等問題,落實各學段春季教育資助政策,實現應享盡享。

健康扶貧守護貧困戶安全無憂

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際,楊橋鎮將繼續“不忘扶貧救弱初心,牢記健康扶貧使命,”扎實做好健康扶貧工作,讓貧困群眾真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切實為貧困群眾脫貧提供健康保障。

【網聚美好安徽?決戰脫貧攻堅】安徽廬江:特色產業先行 脫貧村各個有“絕活”!

據悉,原先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為帶動貧困戶增收,村兩委研究與廬江縣龍橋鎮新農林特色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實施黃蜀葵種植加工項目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全县| 灵寿县| 武鸣县| 双江| 日照市| 抚宁县| 西林县| 财经| 龙胜| 东城区| 专栏| 察哈| 潼南县| 枝江市| 凤凰县| 富裕县| 古交市| 察雅县| 苍南县| 陵水| 武乡县| 浏阳市| 菏泽市| 保山市| 彩票| 曲松县| 勃利县| 武强县| 平罗县| 罗甸县| 祁阳县| 垦利县| 襄汾县| 平昌县| 通海县| 宁国市| 滦南县| 惠来县| 雷山县| 乌兰察布市| 乌兰浩特市|